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叫灯塔水母,据说如果没有外界弄死它或者病死,它会返老还童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世界五大洋中都充满了基因排列几乎一样的灯塔水母。
不管你愿不愿意,明天都是要继续工作,继续开盘滴……这就是人生,总有那么多情非得已。
过节期间,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美股的好坏上,仿佛现在所有的外部风险都是美股带来的。关于美股见顶趋势不看好的观点和理由我已经在节前的几篇文章中都涉及了,这里不再赘述。但我认为目前还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重要风险就是——欧洲。
英国脱欧虽说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这种风险如何传导,会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个市场没有谁能准确的告诉我们。最近欧洲央行的副行长(爱尔兰人)辞职了,欧洲的媒体就开始了人事猜猜猜,但背后不少商业银行在进行裁员。看看欧洲主要金融市场,都是跌跌不休(特别是欧元,就连个反弹都没有,这些天一直跌)。其实,欧洲比美国要麻烦的多。如果美国政府愿意去救市,其实还是能挤得出钱来的。但欧洲如果随着美股下跌带来风险蔓延,再加杂着英国脱欧程序的有序进行,欧洲股市一旦爬下就很难起来。比美元更脆弱的是欧元!
这里介绍一位神人——Ray Dalio(达里奥)。这位壕在米国圈子里家喻户晓,被称作“对冲基金教父”。他所管理的Bridgewater(水桥基金)做空欧洲的仓位已达220亿美元(占所管理的1600亿的13.75%)。做空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要等着多大的骂名和风险?做空的仓位不是一次性加上去的,是从2017年11月就开始逐渐加仓,到现在人家是真金白银砸了220亿美金,而且还在不断的加仓…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这位神人成功了,那么从欧洲逃出的资金会更多的流向美国和新兴市场。
前面说了这么多,简单的总结一下。美联储缩表目前节奏可能放缓,但动作不会改变。美股也是一样,可能由于政策性干预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会受影响,但总体趋势不变。资本大鳄对于美国和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存在质疑,但欧洲则是真正的危险。因为欧洲央行已经退出QE,加上欧盟在走向分崩离析,欧洲经济基本面并不坚挺很可能是最大的危险。
再想想,有那么多央企国企走出国门特别是最近几年,疯狂的购买欧洲的资产。看看希腊的那些港口都被中国企业买了不少,还有英国、意大利等很多国家的写字楼、房地产都被中资持有,如果欧洲崩盘,我们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下面看看我们节后的市场:
从富时A50期指和港股来看,明天大概率是会涨的。毕竟假期美股也反弹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在这段大跌的时候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持股过节的我建议如果涨的太猛了可以考虑周五前减点;
美股和欧洲的风险依旧存在,且不说外部,坚持在市场中寻找优质的成长性公司,即使很少,也是会有的;
节日期间内,由于外部市场的动荡,大宗商品也有不少涨价的。刨去那些明确说的不涨价的,其他的涨价题材还没被直接喊话的依旧是确定性机会(稀土行业、新能源相关依旧是机会);
整个市场开始又恐惧转向反思,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加入MSCI之后要不要无脑跟着外部市场跌?这点是好的,如果能想的再多一点,比如去杠杆的力度和程序可能会更好。我一直觉得不少A50成分股在业绩预期良好的情况下被错杀,真是奇耻大辱;
开始有人在盘点新年档期的票房,但文化娱乐产业,我依旧觉得难成大市的领头羊,这种题材,我还是离远点。
当一切外部环境都拯救不了中国经济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想到的是消费升级。目前中国的春节习惯已经从走亲访友吃团圆饭,改成了吃团圆饭+旅游。出境游暂且不说,就说现在但凡口袋里有点钱的至少不会7天都待在一个地方。看了不少在海南被困的小伙伴在朋友圈里吐槽,就更加觉得中国人民的节日消费购买力是如此的强大。这句话并不代表我看好海南板块,尽管最近在搞庆祝活动,但我仍认为是资金端的表现,这个旅游带动的经济模式我还是观望。如果看题材,新能源的故事可能会讲得更动听一些,所有汽车都换成新能源,你说消费能不带动起来吗?
PS:关于灯塔水母不会死掉这个段子,我还真是着迷了许久,但后来发现真相根本不是这样。其实这种生物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两性繁殖,一种是无性繁殖。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时候,灯塔水母才会选择无性繁殖,正常情况下这种水母仍会选择死亡,而不是重新回归到水螅型再无性繁殖。
生物的进化永远离不开环境的选择。因为环境的变化,所以不可能真正达到“永生”。这个道理放到资本市场上依然奏效。没有稳定一致的环境就无法造就稳定的市场。而资本市场本身也在随着环境而进化。每个上市公司就像细胞一样,总有些要死去,有些要新生,整个市场才能生机勃勃。因此我不会用过去节后市场上涨的占多数来推断明天的市场,毫无关联性。
我喜欢凤凰涅槃的那个故事,向死而生,义无反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号"星空财富"
(ID:xingkongcaif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