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the 11th hour指的是最紧要的关头,也指最后一刻。这个典故来自《圣经》,在古代,犹太人通常将白昼分为12个小时。从前有个富人的葡萄园需要几个人手。他从早上5点开始雇人,雇的最后一个人到深夜11点才来。12点时活干完了,富人开始付工钱,给每人发一个银圆。结果清早5点来的,干了一整天活的人和最后一个11点来的才干了一个小时的人的工钱是一样的。一大早来的因此极为不满,认为还不如11点来,只要不超12点,报酬都是一样的,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不如在关键时刻,最后决定时刻来。从此“at the eleventh hour”这个成语的含义便固定下来,成为“关键时刻”的意思。
周五这一通酸爽,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但还是莫名的桑心。有不少小伙伴问我没有及时减仓,清仓肿么办?要不要周一割肉?话说急跌之下必有反弹,但短线不管是美股反弹还是A股反弹,我都建议减仓回避。
即使我这么说,还有人会追问,我是不是建议他们割?每当有亲提出这样的疑问时,他们并不是想得到我的答案,因为答案他们已经清楚,他们真正的心理诉求是帮他们下定决心。因为他们不舍得。如果与其是这样的话,我还真的建议你既然选择看了我这么多篇的风险提示后还在死守,那么就一直拿着吧。等调整结束后再打开账户看,也许心情会好受一些。中线我没有觉得中国经济有什么大问题,中国企业也不会因为贸易冲突而都没钱赚,真正受影响的是很小一部分。
我唯一担心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从各种流传出来的段子和文章来看,大家充满了对贸易战的担忧。我必须客观的说,特朗普政府既然决定这么玩,一时半会不会因为国师的电话而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在宣布这个事之前,已经做好了接下来每一步的打算。
就资本市场本身而言,公司的股价最终不会脱离其自身估值太远。美股的权重早就见顶,而我A毕竟代表了中国最好的公司梯队,很多PE并不高,没有被拖下水的必然联系。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在进行,但很多蓝筹依旧是历史地位。注意,是很多很多。
还有很多小伙伴看了我周四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我等待了大半个月的机会已经悄然而至……辣么,什么是我等待的机会?
我们团队从去年开始就喊农业,因为今年的农业注定会不一样。这次贸易对决,我们更清晰的看到,我们对于农产品进口的依赖有多高。特别要提醒大家,万恶的转基因(特别是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可惜不在我国反击名单,泪奔)。最近会是国内农业政策和贸易冲突共振带来的农业投资机会;
发现很多人没有分析飞机。其实,中国是美国波音公司全球最大的采购商,而国产大飞机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重要的技术突破。如果有点政策面的点火,这部分也值得关注。另外有的票和军工还有一定的题材交叉。但我此处提醒大家,这条要边看盘面变化边做判断,不适合提前潜伏;
国产芯片+半导体。去年我们从中科曙光那里薅了不少羊毛,看一下中美贸易影响比较大的,对于半导体我们还是相当依赖进口。如果歪果东西加税之后贵了,自主生产的必然会得到市场的重视。因此,芯片我认为中线看今年还有一波机会。重点是国产的能否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量的供应;
白马消费类的家电是我们买给美国人民赚外汇的一个大门类,还有医疗器械等,这轮白马即使后来修复了。还是多看看大健康领域,家电类我认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影响。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日韩的家电本身没有收到这次贸易大战的冲击。董阿姨又要睡不好了。
讨价还价,也即是外交辞令的“贸易协商”是政客们的工作,而作为理性的投资者,一定要做好仓位管理,遵守交易纪律。即使你减错了,及时追回来也没毛病。等机会来了,最怕的是连赌资都输没了,还怎么玩?不要把交易和爱国情绪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是用脚投票,用钱投票的体系,盘面资金变化代表一切。
如果没有政策面缓和的利好,短期的一切反弹都是跑路的机会。如果打算建仓,建议每跌5%-10%(我只你看好的个股)分次买点,但不要占太大仓位。
美国这么搞,是那中国开刀,但不限于仅针对中国,日本也跑不了。特朗普最想振兴的是汽车工业,还记得访日的时候,就是嫌弃日本人不买美国车。中国汽车行业的关税一直是很高的,特朗普就是想卖汽车,而交换条件是农业。不要看不起农业,这可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饭碗,一旦基础农产品涨价,大家的团购套餐,以及各种餐饮价格都会上涨。这是民生问题,而汽车是消费升级。
我担心高层可能会对进口汽车关税给出让步。不过我还是不会买美国车,感觉不如德系的。还有一种不好的可能性,墙倒众人推,《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老大一定会联合老三免掉老二。日本为了自保,已经在跟进美国的政策对中国贸易限制,不知道欧洲会怎么应对(好在,欧洲比较分裂)。
PS:但是,这个词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含义,代表着事情到了最危机的关头,总会有转机的。也许,这次贸易大战就是那第11个小时,但全市场都抱着悲观沮丧的情绪时,意外的转机就会到来。
机会总是给那些头脑冷静且账户有钱的人准备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号"星空财富"
(ID:xingkongcaif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