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发财靠康波。
——周金涛
今年的北京经历了暖冬和酷暑,热的不正常,热到獐子岛的海参宝宝即将成为稀缺品而涨价。亦如今年的宏观基本面的所受到的外部冲击,让太多人看不到方向更看不到希望。这时,我不禁想到一位逝去的老乡,前中信建投宏观首席周金涛生前关于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周期理论研究,有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处于第5次康波的萧条期,会持续到2025年。一个康波是60年一甲子,据说和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关。
周天王没有走完一个康波,因胰腺癌于2016年12月27日去世,享年44岁。然而,在同年3月他的演讲中说发债最好发5年期的,2018年之后人们才会理解他的话。现在2018年了,再读周金涛的经典分析,不得不佩服,因为很多公司根本发不出去债了,整个市场出现了信用危机。
而我近期每天感受到的不仅是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思潮出现了动荡。在中美摩擦的前期,舆论导向是不要走到日本《广场协议》的老路上,而现在是每天都有人在各个群发图片和文章说日本逝去的20年是韬光养晦的20年,我们要学习日本的隐忍。我看到的是整个金融圈的分裂和部分人的叛离。
是的,确实是叛离。
那辆满载黄金的汽车只是冰山的一角,或者说还有更多的人再想办法把资产进行转移,因为他担心未来的经济会出现衰退。但假如衰退并非是只有我们而是中美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见顶。权威人士2016年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经济将长期处于“L”型底部的判断,从2017年底开始美国推行减税政策并在今年发动XX站……两国的精英阶层都意识到康波周期性萧条不可避免,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国选择供给侧改革,另一国发动了XX站(其实也是应对油价的调节)。
我不能认同的是很多人在不断的把这个责任推给精英阶层,认为是中方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这种人在各个经济论坛的群里都有。基本的套路是拿房价或是吏治来说事,然后结论是庙堂中人不够低调,这种煽动民怨的人越来越多。希望能读到我文章的小伙伴能自觉抵制。我以前特别不信真的会有带路党,天真的认为都是阴谋论。当我真的走进了自媒体这个小圈子,我才知道,一切的背后都有资本支持。
上述几段说明两点:
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各国政府都在试图做逆周期调节,但效果有待历史检验。
獐子岛的海参宝宝会不会真的涨价?那要看热死的比例大不大,目前据反馈不大。然而我最担心的是物价会不会飙涨?目前看是没有的。
再来看看股市,昨天指数走的整体很弱,因为久违的国家队奋力的在拉权重,从工行农行到中石油都被拉了一遍,然而依旧没能拯救股市的颓态。但是,低位的周期股已经不跌了。中小板已经9连阴了,创业板分级B(150153)面临下折,最近不建议大家持有分级基金,如果今天反弹,建议出掉手里的仓位。
今天公布了一些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上周五去华夏基金交流的时候,特别还和养老目标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博了解了一下中国养老市场的现状。如果生育跟不上的话,我们这代以后老了就真的没钱了。菠菜是从26岁起开始买商业养老险的,那时候保险的预定利率还没放开还是2.25%现金价值复利累积,好在是终身寿。不过按照养老替代率而言是显然不够的,因为养老金应该是个动态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注: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但社保的养老金有上限对一些高收入人群而言还是需要更多的补充渠道。商业养老保险的稳定性较好,也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但跑赢大周期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风险偏好稍微高一点的人而言,这种养老目标基金有点像美国的那种养老基金,是可以增加的,对于想提高养老替代率的人来说是个新选择。
提醒:
这是自己套腰包养老,本质上还是公募基金;
涉及民生的问题国家会审慎,其实这种基金只要能跑赢大盘跑赢周期就很不错了,不是发财的途径;
公募开始在低位发养老目标基金,本身说明大盘的底部区间已经确认,在大的周期内回头看,这里是机会;
今后留意这几家的交易席位,以后跟着大哥玩不会死的太惨。
PS:人生就是一场康波,需要做逆周期准备,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