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每到低迷的时候,斗小三、抓明星、打老虎就就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跃入大家的视线。前天在某券商的500人电话会议的时候,东吴证券分析师马浩博的,老婆跳出来实名举报其包养小三、嫖娼被抓,甚至带着小三到家里睡(脑内高潮一下)。这些不过是生活作风的问题,但这位思路清晰的女士接下来说的,就是值得整个行业去深思了。这位妻子举报自己老公乱写研究报告,乱拉票,赚脏钱赚黑钱。
后来经自媒体爆料,确实这位马分析师曾经写过福成股份(600965)的深度研究报告,然而当时他并没有去过这家公司调研,其报告也遭该上市公司发公告澄清被生生打了脸。菠菜由于工作原因和券商卖方研究员也有过较多接触,大多数研究员还是很专业负责的,不乏有一些行业内的个别人写的不客观缺乏事实依据。更有甚者,去和人家公司领导吃顿饭,按照上市公司丢过来的材料写一篇就发了。但这些你但从报告本身是看不出来的,对于广大投资者就杯具了。
作为普通投资者,研究报告还是要看的,最好能自己去多了解公司。这里菠菜特别推荐中金的报告,还是很有水平的。也许是因为我平时看宏观的比较多一些,至少宏观不涉及具体公司,都是在公开渠道获得数据,相对参考价值更大一些。
今天A股成交量极度萎缩,港股也跌的比较多(恒生创了年内的新低),很多人就站出来找各个上市公司的毛病。比如说腾讯没有今日头条那样的算法系统,没有护城河云云。菠菜也算是新媒体行业内的人,也与阿里、腾讯、百度都有入驻协议(星空实际入驻的平台有13家)。腾讯是这些平台里沟通最无障碍,履约能力最强的,更重要的是腾讯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每个人对信息的获得能力是很有限的,比如我,每天一般阅读量在5万字左右,已经算是中等偏高的。利用算法找到的那些信息,很多都是浪费我的阅读时间。我非常的不喜欢看无聊的视频,更喜欢看干货的文字观点,因为节省时间。就目前某头条对我推送的东西基本都是满足不了我的阅读需求,因此我并不依赖该平台。相反,我依赖更多的是搜索功能,以及行业内提供的专业数据库。
简单的说,在这个争夺用户的红海里,龙头企业是有绝对优势的。它的护城河是庞大的用户数量,以及获得用户粘性的产品。微信的发家还不是依赖QQ导流?只要有个好的产品能黏住用户,用户量就是价值。说到底流量经济还是要看用户基数是不是足够大。如果腾讯都被说成没有护城河,那Facebook有?用这个逻辑去理解腾讯参股拼多多也就讲通了,毕竟拼多多属于稀缺平台(注:这里不代表我看好拼多多,我已经被砍价烦死了。谁找我砍价我拉黑谁)。因此分析一个公司不能脱离行业背景,那些掌握C端客户的企业营业额是相对稳定的。
这个道理放到中美XX站上是同样的道理。中国每年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就拿今年来说,也有820万。这些劳动力的质量是印度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很多制造业除非特别简单的工作,否则只有中国能提供。中段制造业的需求不会因为XX站而被遏制,相反,只要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力度,把政策环境建设好,一定会有人进来。
今天的世界已经变得非常不好被单边主义控制,因为单边主义的政治成本极高。不要总拿中国和日本相比,日本由于二战基本军事力量都被美国控制,很难逃脱。中国做世界老二的今天,美国至今没能找到抑制中国发展的更好办法。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美国撒下一张网,他们称之为规则,试图困住中国和其他国家。然而中国人最擅长的是在不被注意的时候每天拿小刀划破一个小口。这样日积月累,那张网终于破了。然而,美国人还会发现,中国人在破网的同时,自己还织了一张自己的网。
作为股市投资者,每次划破的那个口子正是我们在寻找的机会。这时候,少一点八卦,多一点用心研究政策、行业、公司。我周一的文章就明确说了本周可能会先抑后扬,现在成交量低是好事,正是反复寻底的过程。什么时候汇率企稳,市场也就跟随了。现在还在读菠菜文章的,不是老韭菜就是老炮,此刻还有什么焦虑的?不过是等待政策一个个的落地的时间问题,实在焦虑就干脆锁仓到明年二季度左右也就差不多了。思路:
靠人头赚钱的行业。大消费,以及一切与民生相关的刚需;
科技。短板最短的行业,获得支持最多的公司,高校科研背景的公司;
基建。拉动GDP明显的只有基建,关注上下游相关公司,排除掉产能过剩的某些行业,比如水泥;
周期性行业。只有老炮可参与,特点是不用担心手慢,做一波就撤。
如果以上都不适合,确实不会选股,开始怀疑人生时,可以考虑公募基金。为啥不推荐私募呢,一个是私募现在门槛高,二是因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秋后算账还没算完了(我只能写到这了,意会吧,高勇不是最后一个)。即使没被这轮抓到,下轮也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