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Prison Dilemma)大概是博弈论里最深入人心的经典案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1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坐牢10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各判5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在博弈论里把这种情况叫做非零和博弈,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曾经菠菜在股吧里看过不少人在说股市是零和博弈,也就是一定是赔钱的一方的损失成为赚钱一方的盈利。菠菜反对这种说法,因为首先这是个收手续费的赌场,哪来的零和?其次,就当下的情况,当市场上的大资金会想,我不砸盘,别人就会砸盘,所以我要先出来砸盘。这种想法正和前面举的囚徒困境类似,场内的大资金最终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尽管也会面临割肉。这就是这种非零和博弈的特点,所有人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但团体的利益却没有最大化。
除非有一种情况发生,就是整体基本面改观,也就是法律给出囚徒们的条件变了,于是大家才会重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最难的是设计条件,比如美国给土耳其一个条件,让其释放牧师布伦森,否则就对其施加制裁。然而土耳其新政府没有这么做,因为艾尔多安认为牧师并不是整个囚徒困境的条件,如果就范,整个土耳其就会走进囚笼。
整个周末,圈子里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是要基建or减税?海通证券给出股债双杀的原因是大家担心基金会引发通胀,因此资金抱团的热情不高。这篇文章菠菜认真读过,其核心观点是搞基建迫使政府大规模举债,然而基建拉动投资见效快,但效率低,因为存在对居民收入巨大的挤出效应。而且通胀已在路上,比如由于基建的带动,螺纹钢焦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年内新高。
最关键的是大规模举债搞基建,人民币汇率会进一步走低,更不利于股市反弹。姜超给出的答案是减税。最近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也传出了R大炮关于体制改革的一些论调。菠菜这些年第一次感受到决策层意见分歧如此之大。股市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市场对于滞涨的恐惧。也就是中国经济已经被逼入那个囚笼,你做怎样的选择都是输,不过是判10年还是5年而已。但是你从CPI上看不出明显通胀,因为东北猪肉疫情导致猪肉价格下跌。
如果经济出现萧条和衰退,各行各业的销售订单都会减少,因此大资金对股市的热情也会下降,毕竟很多上市公司是依靠实体经济增长为其增长预期的,比如茅台。这里多说两句,茅台的逻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假如经济会越来越好,茅台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而这种久的库存又不会带来贬值,因此每次避险市场从不乏对茅台的热情。我一直认为中国股市最根本的是内因影响,因此对于11月前中美XX站会缓和这种“利好”不是很在意。
从应对的角度看,仓位不超过3成你至少不会输的太惨。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你逢低就买的前提是两个,要有足够充足的弹药,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然而大多数投资者以上两点皆无又不忍心看着。熊市带来的底部机会从来不是普通投资者能捡到的。连李大霄老师都在求助网友对稳定市场有何建议(见下图),足见市场信心之脆弱。现在是寻底的过程,不是抄底的时候。
这时候,最大的政策利好就是减税,现在国内的呼声也很高,毕竟美国挑衅之前是先做了减税动作的。出来做公司的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企业综合税率太高了。
PS:关于生育基金制度,菠菜周五写了一篇恐怖科幻小说,从2028年的七夕醒来(链接http://xkcfbj.com/newsInfo.php?nid=1305),在这里不占用篇幅。
今天说到囚徒困境,在囚笼里的不是股市,而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如果改变条件只有靠更开放的政策,比如修宪。我一直相信股市是先行指标,先于实体经济见底,因此我感受的不是恐慌,而是更大的变革即将催生。一切经济问题都是小事,大事都是ZZ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