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没讲国际形势,有的小伙伴有点安奈不住了,问我怎么看弹劾总统这事。对于美国先贤立宪时确实留了这么个口子,然而从尼克松到克林顿还真没有成功弹劾过谁,因为最高院大法官也是总统提名的。整个事件也挺乌龙的,特朗普多年的私人律师科恩,今天向美国联邦调查局自首,不仅说自己收了13亿美元的封口费,又说对通俄门知情。我的观点是:
反映美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很大,特朗普这届玩单边主义承压巨大(纵观历史,乱世必出铁腕,铁腕一定会对内高压对外扩张);
假设这事能成功,特朗普被KO了,他们再折腾几个月选个总统出来,对华基本方针也不太可能会改变,乱的时间越长对中对美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股市。每个牛市都是在政局稳定的大环境下诞生的;
中国制造业巨大的产能决定了在现阶段的不可替代性,美国自己国内重新培养中低端制造业不是一两年能搞的起来的。减税又带来巨大的财政赤字,最终不少企业会直接被中国招商引资过来。比如谷歌无人驾驶已经在上海成立了独资公司(如下图);
这两天中方组团去谈判效果甚微,基本理解成礼貌一下,国师也没去,规格不够。
最可喜可贺的是A股这几天并没有受301调查加征25%关税的影响,再一次印证了影响国内股市的主要是内因,比如最近的半年报行情。蓝筹权重的半年报亮眼的公司很多,平安之后中国人寿公布了净利润增长34%,现在好公司都这么便宜了再跌回2600可能性不大了。感谢那些看空中国经济的首席们、公知们,没有这些人我也捡不到这些便宜。
宏观外部环境对资本市场已经在不断转好,很可能9月份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会放缓。
保险行业能有较大的增长,我觉得和银保监会废除或修订四部规章,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规则有关(如上图)。在中国外商独资的保险公司以前只有友邦,其他的都是与内资合办,现在即将修改和被废除的第四部里有个规定就是投资国内银行保险单个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20%,多个不超过25%的规定。我们不得不说外商险资风控和经营水平比内资优势明显,就拿友邦来说,主要是长期年交的大病险期交表单,内含价值高。未来保险公司拼的是资管实力,由于外资在投资上有一定的约束,所以他们开展的险种有限对业务员的激烈也倾向于10年期以上保单。希望我国寿险业能尽快回归保障本身,特别是现在保险深度、密度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险资大户别忘了,还有泰康(准备上市)和新华(已经上市)、中国太保。
同时,上述修订规章可能对一些银行股构成利好,不过券商今年业绩都不太好,因为股市不好,IPO和经纪业务收入有限。有人把平安归到高成长性公司,我昨天的文章平安半年报出炉,是超预期还是合理?详细的写了我的看法。今天继续补充几点:
寿险利润现在主体剩余边际释放。而平安这家公司并不是一家纯寿险企业而是金控集团,完全用我昨天的每股内含价值估算也不是特别合适。但里面的2.5这个系数在国际行业水平来看并不高,年底可能还有空间;
平安A、H股股价倒挂,短期还有一段修复行情;
从投资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纯寿险业务上市的公司。财产险公司一般盈利水平不如寿险,因为寿险时间长,可以投资长期项目。从投行业务经验说,你包装上市一定把好坏资产掺在一起卖才更方便出高估值,所以你懂的。
PS:昨天菠菜一位合肥的老童鞋和我打电话,诉苦想买个新房改善一下生活条件。然而看上的房子,开放商要求装修款40万(折合每平方3000多),和房款分别结算,因为房价在政府统计的时候就降下来了。然而你想买这个小区的新房就必须交这笔装修款,实际房价并没有降。据说当地某些打着精装修旗号的房子,到交房的时候有的连地板都还是毛坯的,整体装修质量极差,还不送电器。从中隐约感觉地方政府压力大,除了卖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一搞限价开发商又要绞尽脑汁赚钱,最后产品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差。我一直认为碧桂园不是首例,在强大的资金压力面前,企业为了保证业绩增长可以扔掉良心去冒险踩红线。
包括现在暴露出来的中介哄抬房租的问题,也是由于廉租房供给跟不上造成的。地方政府又不愿意推进廉租房,因为同样是土地卖了多赚钱啊。关注一下房地产公司也有一些蓝筹指标股,这些还是有销售业绩支撑的,只要一天不出房产税,这些公司就还能继续生存下去。马上金九银十就要来了,房企又面临去库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