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学者曾经把中国所有房地产的总价值加总,得出的结论是房地产总资产已经超过全国GDP。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看一下美国股市,美国经济总量是18万亿美元(2017年GDP:186979.22亿美元),美股现在的总市值是约30万亿美元,有泡沫吗?面对这些,华尔街的砖家们包括国内一些学者还在鼓吹美股没事,会继续涨下去,所有的理由就是美国经济会越来越好,复苏的很快。
周末我参加了新浪财经举办的陈志武新书《陈志武金融通识课》的读书分享会现场直播。主要讲的内容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但菠菜也注意到一些有关中美经济以及股市的观点:
1、美国2年期以下短债与10年期长债即将倒挂正说明美国短期经济复苏的势头很好,短期通胀压力大,并不代表危机即将到来(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
2、特朗普对经济的刺激政策主要是减税在起作用,导致的制造业回流,就业率提高。但这样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好的公司必须提高待遇才能招聘到想要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是劳动力成本在上升;
3、每一轮美联储缩表在前期加息的时候都会导致美股先跌,但中长期看美股还会得到修复,因为美国经济向好(这点我也不认同)。
我特别在网上了解了一下,陈教授是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德高望重,但很遗憾和我尊敬的任泽平、巴曙松、周金涛最大的区别是这位教授是美国国籍。这也难怪他对美国经济复苏充满信心。我之前的文章原油是否会一直涨下去?和周末我们团队小白菜的文章全球股市暴跌,新的金融危机要来了?都引用了IMF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其中对美国2019年的增长预期进行了下调。IMF本身和华尔街投行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差异性是他自己不直接参与资本市场交易,因此还算是客观。我质疑:
1、减税政策的效果会呈现边际效用递减,而政府债务会越来越高。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还会有加息的压力,那么持续加息对贸易政策和股市释放的压力能否化解?美国整个经济都绑架在透支未来信用的基础上,从国家到个人都是在花未来的钱。他们的选举制度又导致了不断的向外加释放经济转好的预期,这种泡沫积累的时间越久破了之后的伤害就越大,包括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冲击也越大;
2、回流的制造业是否有相匹配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如果没有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会导致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去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市场;
3、我看到一些圈子里的学者比较担心姆努钦把中国评为汇率操纵国。因为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极大的障碍,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穆迪给我们信用评级降低类似。这样会使国际结算中很多国家越来越不愿意使用人民币(本来流通范围就小)。特朗普一直给财政部施压,但姆努钦没这么做是不想再让中美XX站升级。说明财政部已经意识到XX站对美国利益的伤害很大,而影响更为深远。
美国外债最少的时候,估计就是克林顿执政的8年,还有盈余。然后换了共和党人上台后就继续花钱,特朗普也不例外。因为美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就导致了政策的不连贯性,后面的人为前面的人擦屁股。花钱讨好选民谁不会啊,不过就是在透支未来嘛。当更多的人越来越理解金融的本质时,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老百姓都在努力工作,中国的消费升级力度越来越大,仅仅通过华尔街的金融把戏把中国所有资产股市、债市、汇市、楼市都做空中国经济就完了吗?真实的企业生产在那里摆着必定会有价值发现的一天。
因此我们讨论接下来的股市,短期我认为:
1、指数波动短期主要影响因素是汇率,但汇率不会轻而易举破7,只要汇率反弹,市场就会反弹;
2、上周的下跌自己也抄了一些底,虽然不是抄在了最低点,但仍然不后悔。我看即使是为了满足银行质押资产不贬值,也不会让股市一直跌下去。这不,深圳政府打算砸钱去求自己本地的上市公司。深圳很特殊,因为上市公司比较多,财政也有钱。但想想一定是本地国企先受益,也包括华大、中兴之类的;
3、刘主席开了股民座谈会,这种态度还是很赞的,但救市还是需要真金白银以及看得见的政策,比如减税(当然,这就不归刘主席管了)。
本周短期即使再杀一下也空间不大了,本周如果外部没大事我对市场比较乐观。下一阶段主要关注混改,只有国有企业基本面转好了,民企才会有订单。中国目前的民企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替国企做乙方的,国企有钱了对民企也是好事。上周的降准本周实施,资金面上看也是利好市场。
现在市场是历史低位,这是共识。
尽管本人不认同陈志武老师对于美国经济和股市的一些观点,但不影响这本新书对很多普通读者是非常有必要看的。因为他会用通俗的讲法告诉我们很多金融常识,特别还用金融原理解释了儒家的一些社会伦理思想本质。
PS:今天封面图片是我现场手机拍的,其中第三位嘉宾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教授,他说上周五他账户累积亏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