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刚开完座谈会说春天要来了,昨天又跌出了凛冽的寒风。先说一个坏消息,昨晚美股又跌了,看来说美股仅是震荡的那帮子人又打脸了。看到桥水基金再次警告美联储,美国经济很可能已经“见顶”。如果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先行指标,美股颓势已现,那么美国经济复苏的神话是否会到头?
1、特朗普的减税计划给美股减出来6万亿增长规模。再往下涨就需要企业经营基本面的改观了,而减税带来的短暂繁荣终将随时间推移而边际效用递减;
2、特朗普强势的时候,也是美国经济复苏最强劲的时候,接下来可能他要重新考量XX站的打法。因为美股领跌的基本是中概股和销售端在中国的公司(比如苹果),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你把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都干趴下了,你能有好日子过吗?
3、华尔街的投行大佬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仅仅减税减出来的利润并不改变企业本身的经营水平。世界上优秀的那些大公司,哪个是靠减税而变得优秀呢?从国内的阿里、京东到美国的苹果、亚马逊都是靠自身的经营水平,特别是科技进步在商业中的应用。
简单的说,减税减出的上市公司利润让整个资本市场思考那些上市公司很可能已经涨到顶了。放心,美股下跌全球其他股市也不会幸免,这种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更可怕的是美国经济赶顶后会带领全球经济下滑,不仅是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刚有起色的欧洲也会跟着被拖下水。
所以桥水基金美股多头仓位基本还剩10%,这一定会成为华尔街竞相效仿的例子。注意,人家是减完仓才写作文唱空的。
在这时候,别指望着国内财政部会拿钱出来弄个平准基金来救市,经济转型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之前股灾的时候看过一些记者写的文章说中产阶级被股市折腾回无产阶级了……真搞笑了,如果这波中产阶级返贫也是因为楼市打折,而不是股市好嘛。
昨晚躺在被窝思考了一个问题,为啥国内的减税方案迟迟不落地:
3、假如没有中美XX站这事,国内关于减税的呼声也不至于这么高。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多花钱,有很多手段,减税的对经济刺激效率也许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美国的现状也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4、地方财政,特别是某些省份(忍不住说一嘴,比如云南、贵州)的地方债规模还很大,基本可以认为还不上了,减税只能使地方财政收入更少;
4、虽然说不大范围搞基建,但没说不小范围搞是吧?基建难道不是要花财政的钱吗?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安置问题可能财政也要花钱,额外还有军工,军费支出也是靠财政;
5、减税政策怎么出,减少了不疼不痒,舆论依然还是一片哗然;减多了,上面那些花销肿么办?最后只有一条路,就是发债。咱们国家外债不是很多,如果多了就和土耳其等国家差不多的境遇了。
整个资本市场,都弥漫着避险的情绪(黄金又涨了)。像深圳政府这样直接出手来护自己本地上市公司的做法,一定有不少人拍手叫好。从昨天的盘面来看深圳本地股涨幅也是不错的,但大家能否冷静的想想,这种直接拿地方财政的钱做区域性护盘的行为是否可取?是否公平?这时候,监管部门不对此发声,因为他们再管遭来的骂声更高。
大家也注意到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长都集体辞职(如上图,前几天很多人都在转),虽然每个给出的理由不一样,但他们有个共性就是已经成功通过资本市场减持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有的还恋恋不舍的留了个董事的席位。充分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是服务于套现。沪伦通又有进展了,希望能把制度建设搞得更好。真的不要因为救市而救市,也许跌透了是对市场最好的出清方式。市场总是存在自身规律的,比如美股那边投资者发现到顶了,可能就要转向看A股了。
1、民营企业家比较关心的是银行信贷口能否松一松,减税是否到位;
2、外资关心中国是否改善了营商环境,政府是否摆清了自己在商业行为中的位置;
3、而中国经济最该关心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制造业升级的进展。
对A股继续保持乐观,也许春天不远,或者我们正在早春中却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