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火段子】:A股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还躺在ICU,父母商量说,这孩子眼看不行,干脆再生一个……
在讲“科创板”这个二胎之前,要先说说之前流产的那个“新兴战略板”。话说三年前2015年6月中旬GWY已经批了新兴战略板(发了个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那时候是股灾,万众创业新大众创业的口号又饱受争议。证监会也面临着人事变动,这事的推动显得不那么快。于是2015年12月,GWY又督促证监会和上交所赶紧干活。
那时候时任证监会市场部主任霍达说:“战略新兴板相关标准和制度正在研讨,上市条件、交易制度、持续监管等方面要吸取创业板的经验教训,开展制度创新,与创业板错位发展、适度竞争。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战略新兴板的设立将在2016年有实质性进展。”
从这段话中,菠菜当时的感受就是推翻一套旧体系有多么难?!
2016年春节过后证监会人事重要变动完成,节后刘主席上任。3月份的北京料峭春寒吹酒醒,在3月14日人大四次会议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修订中,删除了“设立战略性产业新兴板”的内容。
曾经对新兴战略板的定位是“低于主板,高于创业板”。菠菜认为新兴战略板的流产从根本上说不仅是因为当时的资本市场环境使然,而是这个定位问题。如果和创业板同质化,甚至形成广泛意义上的“竞争”关系,那么创业板的未来何去何从?
说科创板是二胎有点不恰当,要知道还有B股、老三板的前车之鉴。作为交易制度制定者必需要权衡这里的厉害关系。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人敢捅破,这些年,深圳搞了创业板,北京搞了新三板,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搞啥?上交所尴尬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GWY要搞出一个科创板来,还必须要从Boss口中公布于世呢?(至少这代表了一种更高级别的背书,且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答案是需求所致。
我国在博士高呼的创业浪潮中一批新兴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从中关村到张江,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小县城迅速的涌现。各地方政府的述职报告中也不约而同的推出地方特色的创业扶植计划,而这些计划背后是真金白银的银子。
是的,这些企业不仅是风投砸了钱,还有政府的钱,都在高估值梦幻中趴着(爆个料,仅北京海淀中关村,一年区里投给创业公司的钱就有32亿)。在美股高科技板块巨幅下跌酒醒之时,不仅要问一句,那些估值上天的AI、互联网公司,融了A轮、B轮、N轮后谁来接盘?谁来给天价估值,得到那么多扶植政策的创业公司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作为投资者,看到二级市场那么多上市公司暴露的问题,难道中国就没有值得投资的好公司吗?或者,好公司根本轮不上普通投资者去买,而是在小圈子里被“分享”?
纳税人的银子,花出去总要给个说法,那么这些前期的投资人需要一个退出机制,而新三板作为一级市场明显流动性不足,更重要的是新三板的股权去银行质押银行就不认(不属于市场公允价格),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创业板的门槛又默认3000万净利润……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没能发挥直接融资作用,怎么办?
中国版的纳斯达克终究不是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能贴的上的标签。这种需求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迫切。在二级市场经历波折之时,大家发现资本市场不仅不能服务好普通投资者,连上市公司都被搞的焦头烂额,卖方与买方都是受伤的,那么怎么国际化?
此刻,推出科创板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候。
【德鲁克】: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
【马丁·路德·金】曾说:从绝望的大山中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
而这块希望的石头正是科创板。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目前科创板的上市制度(不要和新三板类比,新三板本质上是一级市场,是“挂牌”不是“上市”,所谓转板基本是券商胡说,因为实际上就是停止交易重新去主板排队IPO。而可气的是新三板已经沦为利益输送的一个通道,此处我就不展开了,之前文章【菠菜原创】三板转板你也信有介绍):
并非网传的不考核盈利。目前公开的材料看:
1) 连续两年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400万元;
2) 最近一年盈利,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3) 市值不少于2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200万元;
4) 市值不少于3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
5) 市值不少于6亿元,总资产不少于60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4000万元。
与之前流产的新兴战略板相比,特别强调了行业的倾向性,就是科技类。那么对于研发人员和投入有明确的要求:
1) 主要面向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成长型企业,要求研发投入较高且公司科技研发人员不低于公司人数占比10%;
2) 公司营收中高新技术产值不低于收入50%;
3) 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四新特征科技企业;
4) 对成长性进行了强调规定,要求渡过初创期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30%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公司。
发行采用注册制,后来监管部门又补充说注册制不等于不审。具体交易制度上:
1) 50万以上投资者才可参与(鼓励普通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参与);
2) 放宽了现有涨跌幅限制10%,改为涨跌幅限制50%
3) 发行采用注册制。
问一句,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条件很宽吗?我的第一直觉是符合条件的公司其实并不多,不对现有创业板构成很大的竞争关系,甚至说给了一些公司“另一条路”。昨天早盘如我们文章秋天里的一把火所料有所回调,但尾盘又反弹,创业板直接收红。可以说大家没彻底懂之前,是一种情绪上的释放,明白了之后就该理解,有这个科创板反而是一个好事,给投资者另一种选择,对于主板更没有分流的作用,而且菠菜个人认为反而会凸显蓝筹白马的价值。
黑马和白马,始终是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两种类型公司,需要给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和交易规则。真正抑制壳买卖,让更多人分享科技公司的成长,那么需要建这么一个赛马场。自己不种下梧桐树,如何引得凤凰来(“回来”)?
换个角度想,既然开了一个新赛马场,自然会有一批名单作为先试水的企业。可以说这个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从中我感受到从决策层到资本市场执行层面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很多人求稳是不会推新东西,创新比什么都难,因为总要面对旧势力的阻挠,甚至要动利益动人。足见本朝决心之大,行动力之强。改革的深水区不是别处,正是当下。
作为普通投资者要知道,新赌场总是要有新韭菜,没有韭菜就没有流动性……然而你是那根韭菜呢还是割韭菜的,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