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05,2018天猫双 11 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 100 亿元;
00:28:41,2018天猫双 11 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520亿元;
00:35:17,2018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 571 亿元,已超过 2014 年双 11 全天成交总额。2017天猫双 11 达到这一成绩,则用了 1 小时 00 分 49 秒;
00:57:56,2018天猫双 11 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 666 亿元;
01:16:37,2018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912亿元,已超过 2015 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2017天猫双 11 达到这一成绩,则用了 7 小时 22 分 54 秒;
01:47:26,2018 天猫双 11 全球狂欢节成交额超1000 亿元。2017 年达到同一成交额用时 9 小时 00 分 04 秒;
天猫双11的最终成交额锁定在213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当我们一同看到上述惊人的数据时,一般人都有这样两种反映:
1、是假的,掺过水;
2、天朝子民购买力强大;
3、这是消费降级,买便宜东西的人越来越多。
昨天在谈到双11的这组数据时,有的朋友对消费降级非常担心。首先我们先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消费降级?买便宜的东西越多就是消费降级?消费降级是指居民降低消费体验,降低效率,降低个性、品味、态度,也就是说满足基础消费需要的,反过来就是消费升级。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只看销售额、销售量而没有结构数据是无法仅从双11的规模数字里看出来,而结构数据我们又无从得到,平台不可能把真实数据告诉大家,但是我们能从接下来的营销方案里感受到。我看了宏观一哥任泽平老师昨天写的关于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的专业报告,其数据来源也并非从电商单一平台。
我们不做重复性的观点论述,就菠菜所处的环境感受(注意,我写的是感受,因为我深知自己不可能拿到精准数据):
1、买更多的进口商品的败家娘们越来越多,比如化妆品,母婴用品。以前都是出国带个包包回来,现在很多后起的专业化海淘平台搞活动时比代购都便宜,因此买高质量贵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品种越来越丰富;
2、智能家电消费、数码科技产品消费越来越多。举个栗子,比如半年多前买了个天猫精灵,因为我爸在家经常找不到手机,他每次和天猫精灵说话,对方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不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懒了,而是整个社会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把这些简单的事都交给了机器去处理;
3、我们不能因为拼多多或者其他新型平台出来了个砍价或者转发朋友圈的方式就说人家是消费降级。一方面,这种看得见的“实惠”让更多人从此结识了互联网,比如银发群体、三四线城市等下沉人群(那些以前没有用过电子商务的人,通过手机买了一包榨菜难道就要被定义为消费降级了?)。另一方面,薅羊毛一族正在分享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的消费体验,顺便花了烧在互联网上投资人的钱;
4、不用焦虑,不要看到基础粮油、榨菜等消费增加就喊消费降级,只要有刚需这些东西的消费主要由人口基础决定,其次就是其营销模式产生的新的“增量”。
消费为什么会这么重要?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拉动一个国家GDP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进出口。当然,过去贡献消费大头的是房子。消费才能促进生产和就业,更多的民营小企业都在满足消费需求,比如当年改革开放民营企业的代表傻子瓜子,难道不是提供消费品吗?
不要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焦虑我们庞大的14亿消费市场在收缩,看看双11的购物车和国庆长假的出游人群,中国老百姓一直在消费升级的路上,而消费升级一定是伴随着这个国家越来越富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那么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一定会有更多的生产品,也就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我们国家提供不了,那么就去买别人的,这样才能使生产结构更加优化。
【马云】:阿里的双十一完全不挣钱,就是单纯的回馈社会、回馈客户;
【网友】:马云就爱开玩笑,他一晚上挣的钱,我们五千年都挣不来。
如果你也认同上述逻辑,那么中国人在节日前还会有一波购物潮,因为要礼尚往来。因此消费类的白马头部公司依然具有投资价值。之所以有人看到双十一担心消费降级,主要因为房子没有进双十一的购物车。
PS:昨天文章刚写了关于美国债市的担心,昨天再次收到美国十年期国债的影响,美股全面下跌。A股可能会受影响而回调,这时候可以考虑加点仓,因为再跌回2500的机会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