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又要拿中国人寿和平安对比来说事,在分析净利润之前,菠菜提醒以下几点:
1、中国人寿是主营业务上市,中国平安是集团上市,虽然都是保险公司,但给出估值的方式完全不同;
2、险资的估值是要计算每股内含价值,而不是仅仅从PE的角度来看。净利润是怎么回事,怎样算摊销,这些考过注会的小伙伴都心知肚明;
3、国寿有自己的问题,但绝不是想某些人所说的只值平安的25%。这种恶意诋毁过了头,就要负责的;
4、平安更像金控集团,同样是尾大难掉,代理人队伍庞大,平安积极做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但是否现在对利润有较大贡献,我是存疑的。不过,客观的说,平安干的不错,很多事都能摆平,而且更适应市场。
但是,大险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会越来越快的兴起。保险公司最终会退回主要做保险产品的提供方,销售业务会大量剥离出去,因为代理人模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行业合规的要求,适合这种营销模式的空间越来越小。体格大,决策较为分散的国企自然会逐渐让出市场份额,这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关于国寿业绩下降的理由,官方给出的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这里被很多人理解为股市下跌,其实国寿所指的权益类资产有相当大部分是企业债。国寿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反而比很多公募基金限制更多,这里包括很多大型工程发的企业债(我就不点名了)。
这才是我最最担心的问题,债务风险是否会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股市下跌风险是否会蔓延到整个经济系统?股权质押风险依旧没有解除。选在这个时点节点很多上市公司把问题暴露出来,降低投资者心理预期本来也是对的。话说从昨天商誉减值到今天估计还有相当多的雷要爆出来。这样明年同期的增长数字就会好看,这也是市场出清的以必由之路。话说,不是连人都出清了么(笑)。
股价跌了,大股东有理由减持了。重点来了,剧本下一部可能怎么写?
1、白马、特别是权重出现大幅下跌,会喊大股东增持;
2、大股东没钱的,会喊险资、公募增持;
3、都没人增持的,会做定向增发,让土豪增持。
这里有个小秘密,就是财务报表中的“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准备”,后者也是去年以来监管部门要求的。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就不一样了,有个管理学界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就是美国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当年就是计提了10年通用的大额资产减值,然后逐年释放后形成了“利润”。
因此,把时间拉长,这未必不是蓝筹、白马们的幸事。如果你打算做一个2年期或是更长期的投资安排,等跌不动的时候可以考虑买点给孩子攒个长期的钱。
牛市不仅需要券商等活跃板块带头,而且需要业绩利好集中释放。下一轮牛市也许正是业绩修复带来的。
PS:最近我不是跟某个大V杠上,而是现在很多自媒体真的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咪蒙团队一篇《一位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已被媒体圈集体炮轰为捏造事实。有人和我说,尽管故事是假的,但结论是对的……我就呵呵了。只为了满足需求就别干媒体,那叫没有职业道德。媒体应该引导社会价值而不是捏造事实满足社会现有品味。话说,菠菜身边北大清华的普遍都比我混的好太多了。
我对事不对人,不仅是咪蒙团队,而是整个行业都是这个德性。咪蒙之于自媒体,就好比莆田系之于民营医院,只是他们是做的最成功的。这只能说是管理缺位吧。
突然想起菠菜最近参加的一个自媒体大会,会上网信办的领导说,阮玲玉死的时候,民国整个报业都不约而同的停止报道阮玲玉花边新闻。阮玲玉当年的段子一点都不比现在的大明星少。说到此处,我身边的几个媒体人都底下了头。领导最后说,这叫职业操守,希望现在的自媒体人能谨记。
然而,股评大V利用自己影响力恶意诋毁上市公司,最后是不是股东和人家员工来买单呢?节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