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三权分立,昨天鲍威尔这枚软柿子却再次被特朗普猛击一拳,终于在强大的行政压力面前妥协,决定把加息拖到明年,这明显是为特朗普连任营造宽松的利率环境。美股已经狂涨,美国人民在欢呼自己的家庭资产持续增加,沉醉在富裕美梦中的美国人民已经忘记了上届美联储主席耶伦离任前的忠告——美股积累了太多的泡沫。
正如《广场协议》后陶醉在房地产泡沫中的日本人一样,没有人清醒的意识到这或许是山洪到来前最后的狂欢。美股和美债是当下美国经济两个致命的泡沫,这两个泡沫本质上又是一个历史由来已久的问题,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杠杆在疯狂肆虐,国家信用被过度透支。说到底,美国政府的极高信用背后是实体经济不断向好的预期,然而现在这个预期已经荡然无存。
美国四年一选举的制度已经制约了共和体制的发展,因为没有一个竞选的总统会在台上告诉美国人民,美利坚需要全国勒紧裤腰带走一个L型底部进行产业机构调整。如果有,美国人民也不会把选票投给他,因为人民要的是短期、迅速的调整,让每个家庭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菠菜也在思考,这背后也许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西方的个人精英主义衍生出了及时行乐的奢靡消费文化,而中国的历史沉淀导致我们每一个体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上一辈和下一代活着。每个被中国文化浸染的国人都在为家庭的小集体以及整个社会而付出,一方面讲,我们更累;另一方面讲,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集中力量确实能办大事,我们更乐见于这种集体力量能造福子孙后代,而不是自己享受。这便是中国14亿人口规模的国家能在40年创造经济奇迹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渊源,而这个渊源终究会带领整个民族完成产业升级。这也是我一直坚定本轮是牛市,而且会有长期的持续性的原因。
或许中国是美国的唯二,但唯二不会永远处于一个均衡状态不发展。这也是美国所担心的,唯二会不会发展成唯一?这是个问题。回到开头美联储无奈的维持利率不变的议息结果上,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
1、中国央行率先在年初释放了宽松的流动性预期;
2、欧洲央行依旧维持低利率欧洲的通胀一直没有上来;
3、日本央行15日在政策会议上指出要继续维持基准利率在-0.1%不变,10年期国债利率0%不变,退出宽松遥遥无期;
正如打麻将时三家已经听和(读“壶”),剩下的那家出牌一定会很谨慎,而这正是美国此时的处境。如果加息不能使美元回流的规模如预期,反而导致美股泡沫走向破裂,那么加息对于美国而言就是不经济不划算的。四大央行三家都维持宽松,对经济预期悲观,美联储已经“被”加息了,因此还不如跟着听和。其实在这次不加息的背后,更大的利好是很可能9月份美联储推出缩表计划,不再回收美元。这点小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反而印证了菠菜所说,美元回流不急预期,美国需要维持在美国境内的美元体量。
菠菜又想起了,周小川离任前告诫金融行业警惕明斯基时刻的到来。海曼·明斯基是对凯恩斯的《通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进一步研究。明斯基研究了投资周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提出了融资的三种类型:
1. 对冲性融资。债务人挣钱还本付息(正常);
2. 投机性融资。债务人挣来的钱还不起本,只能付息(恶化);
3. 旁氏融资。债务人挣的钱连利息都还不起。只能借新还旧(崩盘)。
菠菜印象深刻的是,明斯基将经济危机形容为“自我强化的去泡沫”。美联储被逼向死胡同,最后选择了一道逃生门,即给美国10年期国债展期,其实质就是借新还旧(第三条)。它,只想要一个债市的牛市,然而明斯基时刻,就是泡沫破碎之时,这终将导致一场经济危机到来。最可怕的是,这个时间并不可控。
(MBA其实是有毒的资产,美联储这么干会导致更深远的危机)
明斯基本人早已乘鹤仙去,留下一本巨作《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这个译名我一直不喜欢《稳定不稳定的经济》,其实大意是政府如何做逆周期调节。显然我国红墙在这一领域卓有建树,然而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两个问题:
1、美股泡沫延后爆掉后,中国金融市场如何承接?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副产品是要接受更多来自外部市场的波动冲击,中国监管部门是否做好了应对预案?亚洲经济危机,我们躲了,次债危机我们不仅躲了还出手救了华尔街,下一次呢?
2、中国自己的债务问题也很严重,虽然我们让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金保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然而不良资产依旧堆挤在哪里需要消化,这个周期是否有能力消化掉而不再向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体系外溢?这个答案需要经济顺利完成转型。
上述两条不是黑天鹅,而是蹲在远处的灰犀牛在窥视着整个市场。目前这个大逻辑如果能通畅,再看A股的短期调整就会觉得并不焦虑。文章中提到的明斯基的著作,如果单纯炒股可以不看,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些真相可以参考(有条件的建议读明斯基那本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