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空气中弥漫的加班的抱怨和节日前的躁动。如果没出意外,最后一个交易日,不仅成交量会缩水很多,而且可能会收阴。
周末,菠菜的一位朋友很慌忙的转给我一条消息,内容大意是对岸某移动互联网爱好者又在使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这次主要是想让中概在纽交所退市,还打算禁止对岸养老金(其实是著名的301计划,那种养老目标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企业的投入也要中止。
当时我听到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传言,第一反应就是——情绪。
没错,一般影响的都是市场情绪。但凡有点脑子都能联想到这种事需要过会需要修改法条,而且该消息不是实锤,可以说无实质性影响。但对于美股玩家而言,可是说是中概的灾难。假如真是这个剧本,中概集体回归,上交所或是港交所直接加杠杆买了伦交所从此欧亚金融大道畅通无阻……为什么我怎么想都是对岸吃亏呢?
是谁说的玉米头是疯子来着?人家思路很清晰,就是借着打压中国的大牌坊顺手打击了驴子的钱袋子——华尔街和科技大佬。还专门挑了个不错的时间节点,给已经进入弹劾程序的自己创造点反击效果。古今中外,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对岸老家不列颠,亦或是昔日的国民政府,从来不缺指点江山的精英和所谓聪明人。最终那些沉默在人类历史中红极一时的帝国,无不是毁在了精英阶层与国家意志的叛离,祸起萧墙。
越临近大选,驴和大象都会拿遏制中国崛起做文章。纵观这些年,从跨过鸭绿江到改革开放,从来外部环境就没顺过。
讲个八卦,曾经听某华尔街归来小伙伴说过,对岸的脑回路一直是酱紫滴:你这边来的投资人一多,就搞点事情,比如开点儿小破船过来捣乱,这样一折腾投资人都吓跑了他们再来抄底。所以在对岸波动之后,姆努钦带领的财政部才公开在一件邮件声明中说,对岸没有考虑阻止中国企业在对岸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贸易自由?谁立的牌坊,打的又是谁的脸?
具体说说今天盘面,你是打算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如果此刻你还在犹豫这个问题,恐怕已经来不及了(除了少数场内基金)。既然你们选择点开这篇文章,那么我们来说几个靠谱思路:
1.节后依靠货币政策来推动市场恐怕难以站住脚,那么就先把节后市场理解为存量博弈。既然是存量资金会更集中在几个板块的,大多数板块其实没有机会;
2.今年的特点是科技股炒到市盈率上天还有资金跟进,白酒和调味品也类似,但都没有几个科技细分领域的龙头那么耀眼。所以,去追资金聚集的个股可能是个求生存的稳妥做法。依旧建议关注芯片、华为产业链、银行和券商、保险龙头;
3.鄂尔多斯发现万亿方页岩气+10亿吨级大油田,这个消息给我们这种贫油国很大的振奋。但开采和开采成本也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可能利好的不是石化双雄,而是做油气勘探技术的公司,以及开采页岩气装备的公司。如果全球油价始终是涨的,那么会利好新能源车行业;
4.10月份大家要重视的一个每年常规项目就是布局网络电商公司。11月是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一般会在11月初爆发。建议各位可以逢低逐步建成。很多小伙伴买一只股票就一下子买,建议以后分次分不同交易日下单。不会买的,一般也不会卖,这规律很神奇。
不要期待更好的外部环境,但内部环境可以期待。有的人喜欢看泡沫膨胀,有的人喜欢看泡沫破灭之美,我属于后者。因为泡沫不破,很多行业没有机会,头部企业太大,占的资源和优势太多太集中,效率又低。目前看货币政策,央行是想明白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需要重新唤醒经济自身的活力,而不是放水继续助长低效的行业吸血。
但目前还有个问题,科技行业投资过热在几个领域,其他很多重要的领域还有待资本挖掘。这个假期我打算琢磨一下,总觉得资金都在显而易见的少数应用领域有点不正常。比如一些材料学的成果,其实应该深挖一下。有这方面行业经验的小伙伴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