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菜的星空
2020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茅台大跌,难道是这酒变味了吗?
当然不是。
A股正如一条刚经历海难的大船,几个幸存的公募基金还抱在有限的几条救生艇上。漂浮数日后,终于遇到另一艘搜救大船,于是那几个抱团在救生艇上的公募立刻弃艇上大船。这条大船就是这轮降准后市场上迎来的公募调仓机会。
从图形上看,深成指和创业板已经明显势如破竹,上证却显得有点波澜不惊……菠菜忽然发现昨天分析降准的时候忽视了一个细节——央行宣布的降准是1月6日正式实施,而1月6日恰好是,京沪高铁(601816)按发行价4.8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06.74亿)的价格公开申购的日子。
我不敢轻言牛市,这不得不让我想起2015年那个火热的夏天,南北车在高位重组,成为中国神车。从此,海里吸取了一个教训,不在资本市场高位做央企重组大动作,避免价格被市场炒高。如果现在刚过3000点开始启动央企IPO,那么国改的步伐也会加快,大盘突破去年4月份高点的可能性极强。
插播一个富凯大厦传出的段子(关于京沪高铁):
1.没有京沪高铁的时候,富凯大厦最快的IPO绿色通道开给的是郭台铭的工业富联,36天过会。而京沪高铁从10月23日报材料发《招股说明书》,仅用了23天就IPO过会!果然是御笔朱批,让蹲在富凯大厦门口排队的其他公司羡慕死;
2.某些不太懂事的小伙伴,总是纠结央企拆分上市。67个人,总资产规模1870.8亿元,人均管理资产规模27.92亿!(话说这67人还包括了借调的,笑抽)菠菜倒是觉得这正说明央企把最优质最可以有高分红的业务拿出来,对于机构投资人而言极具诱惑力;
3.不缺钱的铁总,把最优质的京沪高铁弄上市的意图可能是让上市主体反哺非上市部分。在N年前铁总还不是一家公司,而是铁道部,妥妥的部委。
在最恰当的时候,央行和铁总都挑了个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好日子,1月6日,既是六六大顺,又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反正,机构需要钱支持央企时,总会有的。
中国人总是善于创造奇迹,无论是23天过会,亦或是再来一个牛市。
还有个问题,是央企牛,还是科技牛?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菠菜先回答昨天小伙伴问我的,为何券商没在降准时大红大紫?还不是因为某大券商参与了沪伦通,然后由于宇宙皆知的原因,沪伦通被喊停了(是我们这边主动喊停的)。那些存托凭证(DR)就成为“存”货了。影响大的不是我们,而是不列颠的上议院。
沪伦通这次直接影响的是太平洋保险上市搁浅
足见,外部环境依旧风云莫测,与其期待外援,不如把自己的资本市场弄好,自然外面的钱会进来。那么,华为是否被英国纳入5G网络依旧存疑。
这不由得让菠菜想起来第一个在硝烟中中枪的中兴,曾经被对岸罚了14个亿,然后5G基站大卖,相信年报一定不会太差。昨天我文章发出去后,有小伙伴说大基金投的都是国企……这话就过分了,兆易创新是国企?制度优势在产业升级中太重要了。
的确,OLED屏做的最好的是三星,但之前卖的也很贵。华为为什么坚持采购京东方的OLED?还不是因为不想未来被韩国人卡脖子。假如未来30%的手机用OLED屏,那么差不多就是3亿片产能,按照50美元/片单价(目前是75美元/片),一年150亿美金的盘子。三星OLED屏,今天的毛利润在30%以上,成本55美元/片,之前卖80-85美元/片。正是因为我们有了京东方,把三星的利润打到约15-20美元/片,30%以下。逼迫三星OLED屏只能卖65-70美元/片。因为我们在OLED生产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所以为中国手机厂商每部手机节省15美元/片。如果中国厂商一年采购2亿片OLED屏,则可以节省30亿美元!
没有强大的产业扶植,没有制度优势,继续交科技税!
我本人很反感把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讨论,问题归问题,别否认制度优势和产业扶植。没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你以为会有腾讯和阿里的今天?
未来3年OLED10亿片的市场,我只担心京东方产能可能不足,也难怪今天爆出华为和小米开始订三星的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京东方才早早的砸了1860亿来进行OLED扩产。从二级市场上的逻辑上看,可能年报比较难看,看上去京东方不怎么赚钱。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受惠的是所有的消费者。京东方的业绩可以从2月份开始重新看多。
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京东方,制度优势完胜。
PS:补充一个逻辑,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最近在涨价,看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