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菜的星空
在菠菜印象里,发特别国债除了这次3月27日之外,还有两次很“特别”:
1.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四大行坏债激增。发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因为当时一直搞剥离不良资产让四大行上市。因此当年发行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不足(那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
2.2007年,贸易顺差大,收的外汇多。因为一直问题较多的困难户农行未能上市,所以直接向农行定向发了1.35万亿特别国债。财政部发债再由央行买入,作为逐渐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购买汇金公司股权和现汇)。当年一共发了特别国债1.55万亿;
3.2017年这一次不算是单独发,而是续发。也就是前面07年的10年期特别国债要到期了,续发了6000亿元。
总之,特别国债一定是有特别原因才发的,一般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债就是财政借钱(扩大财政赤字,这里先mark一下,后面还会详细的说),或者用宏观经济学里更优雅的描绘——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那么,特别国债和普通国债的区别是什么呢?
1.发国债额度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一般是年初提出来。特别国债则不需要,因为是应急,只要通过人大常委会审议就可以;
2.所有把特别国债解释成为“放水”的,可能经济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就不要拿这些文章来和我理论。财政手段就是为了避免放水,这是一种非货币手段,是有定向用途。这次发特别国债也是要让机构和海外资金购买,不用猜,一定是基建;
3.规模。这次估计是万亿级的,07年是纳入公共预算不列入中央财政赤字(那次明确了是购买外汇),所以有人说这回也不算赤字,我就有点呵呵了,都是借钱,应急借的也是要还的;
4.期限。一般是10年期或以上,这次短不了;
5.最重要的是,特别国债还要讨论和审议,目前没发。
这次发特别国债是政治局提出来的(大致相当于参议院),同时建议大家留意货币政策也在配合。但建议大家不要异想天开的认为这是领导拍脑门临时想的。在2月1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就提到了准备发行特别国债,也就是说早就吹风一个多月了。
别和我聊什么G20之后落实全球5万亿美元的刺激精神……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目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供我们抄作业,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疫情期间财政的缺口以及接下来基建的规模来定这次发债规模。
2018年财爸和他媳妇央妈就掐过架,这一次,财爸不会孤单。每到季度末就要看一下银行间的流动性是不是紧张。上周没有逆回购到期,所以央行就没有操作。但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的呼声一直没断过。央行今天进行了500亿的逆回购操作,但中标利率从2.4%下调到2.2%也算是一种宽松。这20个基点貌似是为接下来可能的LPR铺路?我倒是觉得这次在货币政策上我们明显有意hold一下。调逆回购利率会影响MLF利率再传导至LPR,算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看来,货币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这回比较轻。如果重了,正中美国人下怀,加速资本外流。山姆大叔选择了联邦基准利率降为0,我国的国情目前不太可能直接跟随。还是前面的那句话,不会直接抄作业。
结合政策,我们看本周三个方向(我不喜欢列一堆,没意思的写上也是误导):
1.大基建,这里重点是国家牵头的老基建,特别注意本周地方上的动作。中央去借钱,花钱的还是地方;
2.武汉本地股。武汉今年GDP一定锐减,全国炒地图,首选武汉本地企业刺激下的修复行情;
3.呼吸机。周末看了一下防疫物资,口罩、防护服可以说全球哪个国家买个生产线就能生产。但唯独呼吸机产业链最长,很多零部件都依靠亚洲,我赌山姆大叔也转移不了整个生产线。而且这东西单件比较贵,内含价值高,可以阶段性梭哈。
面对对岸的嚣张,以及国内面临的问题,搞得金融圈都很焦虑。以前他们看股市大跌焦虑一下就去旅游了,现在不仅没这闲心,也怕回来隔离(北京现在是有健康码可以出,但回来还要隔离)。回想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是在坎坷中前行。我始终相信风再大,也永远不可能吹走太阳。
最重要的是,支撑大盘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