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航母级券商方向未变,答案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菠菜原创

航母级券商方向未变,答案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

发布日期:2020-04-15 来源:原创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投行业务不是拼公司规模,而是业务规模


文/菠菜的星空

一、关于中国神车的往事


2013年1月,在墨西哥高铁的招标活动中同时惊现两家中国企业,一家是中国北车,一家是中国南车。先是一片欢呼声中北车率先中标,接着南车开始发起价格战的攻势,开出了127万美元/辆的价格……现在地铁都是千万起,这个价格比同时报价的其他竞标对象给出的200万美元/辆要低太多了,简直就是6折白菜价。这种价格要是能赚钱,鬼才信!


按照一般的商业规律,但凡是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企业就不会有精力搞研发创新。于是决策层几番讨论后决定将南北车合并,为的是接下来我们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更好的发挥中国高铁优势。确切的说,彼时的口号还不是一带一路而是——中国高铁走出去。


2014年底为了中国高铁的第一单墨西哥高铁项目能顺利,南北车终于官宣要合并。2019年12月12日,中国中车(中车株机公司)与墨西哥蒙特雷地铁局签订了26列轻轨车辆供货合同。


大国战略,每一步都如此艰难。制造业崛起一定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协调。那么,问题来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为何不能畅想一下接下来的合并呢?


二、航母级券商是否会延续中国神车的玩法?


昨天菠菜的文章辟谣!中信证券要和中信建投合并?又是诱多!简单的分析了盘中Bloomberg(彭博社)在14:00推送的消息,称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传闻合并。直至菠菜发稿为止,已经有小伙伴在畅想无风不起浪,之前中车合并前双方也多次辟谣说不知情,说不定这次是真的?

中信证券盘后发的澄清公告

先来看看2019年11月29日,证监会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打造航母级券商”?答案是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53号提案——《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里面内容很多,我挑几个重点关注的方向说:


1.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证券公司,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2.加强合规风控,优化激励约束措施;

3.支持证券公司完善国际化布局,进一步丰富证券公司服务内容。


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加大信息化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此处菠菜就不再赘述。简单的说,打造航母的目的是出海和华尔街券商抢生意,重点是投行业务而不是传统的经纪业务。国内对很多媒体吹捧的海外投行趋之若鹜,比如:


高盛,其实主要是券商业务;

JP摩根,其实主要是商业银行业务;

摩根斯坦利,其实这才是投行业务的标杆。


我国券商的短板并不是缺少股票经纪人去发传单拉开户,而是投行业务。有个尴尬的现象,国内很多大央企、国企、知名民企海外上市找的投行(承销商)都是国外的。投行业务既考验团队的专业性又考验的是人脉和政商协调能力,特别是对制度的理解。


但是,投行业务不是拼公司规模,而是业务规模。


想当年老王在建行的时候就看出了中国金融行业的短板才主导中金公司成立(外号“中国高盛”)。还有一个细节,当年因为一参一控的限制主导中信建投分家,让北京国资委“买回”中信建投的正是老王。今年3月中信建投的第一大股东又成了北京金控集团。尽管现在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口号很响亮,但把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和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撮合成中国神券的可能性依旧很低。一参一控怎么绕过?绕过了将来怎么监管?

中信建投3月18日公告

航母级券商的方向没错,中信证券也并购了广发证券,事实上券商这些年一直在整合的路上否则就不会有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等等。大吃小可以,大吃大就不好吃了,容易消化不良。


券商是高度市场化的金融行业,和制造业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简单的把两个头部合并就能打败华尔街投行,那真是太简单了……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把四大行合并成中国神行。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是短板(看跟谁比),可以并一些投行业务强的;

中信建投经纪业务做的规模不如中信,可以并一些小券商来扩充在全国的网点规模。

何况,中信建投现在比较“贵”。


最关键的是出海,海外业务规模才是评价航母的核心标准。美国航母也是没事在本土以外溜达搞军事威慑。


三、盘中的传闻真相几何?


今天早上正如昨天我文章中所说,两家公司开盘就是一个低开闷杀。

开盘的闷杀

但主力依旧选择拉高出货。为啥中信建投这两天比中信证券拉的高?因为盘子略小。尽管有攻势,但跟风资金明显不足。昨天看我文章没有跟进的,应该算是躲过一个坑。为何波动大的是中信建投?

昨天文章中的提示↑

然而,最令我痛恨的是这种放虚假消息操纵股价的行为。昨天14:00精准投放假新闻,这种行为应该严惩!外媒并非不法之地,这要是国内媒体早就被整顿了。本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这事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就一直有传闻,也可能是某位领导随口提出一个想法,但昨天这种精准推假新闻的做法,很过分,伤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关于并购,我觉得也可以考虑扩大线上用户规模,比如和同花顺、东财这种平台合作。券商自己的平台还真不如现在的三方平台。


至于券商本身的逻辑,在这个年报季我建议大家关注年报行情。你业绩增长,超市场预期,大家都会去追捧。长期看,我国券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也是机会。不要误会,我并不是看空券商板块,而是仅对这一传闻说下自己的拙见。


最后,不要看券商涨就高呼牛市来了,要分析拉涨背后的原因。炒股最怕惯性思维,看美股总想着08年最近那次,看合并总想着神车和神船……看美女总想着是自己媳妇,有这好事?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现在我一直等待的是财政政策的明确方向,同时可以做的依旧认为是消费中的防疫医疗和电动车上下游,特别是动力电池上游。科技板块前段时间调整的比较多,最近有点抬头,但我觉得资金推动意愿有待观察。今年一季度新的基金发的比较多,这些资金不从防御板块挪窝,活跃资金也难以形成单一板块合力。


合力对于二级市场很重要,这就代表了人心所向


聚集人气的路径有两条:


1.疫情的控制。国内不二次复发,国外出现拐点(美国这不叫拐点,这叫盖着装拐点);

2.外贸、餐饮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明显复苏。啥叫明显复苏?就是超市场预期。比如,IMF今天说全球经济要衰退3%,估计我国增长1.2%,结果我们全年增长3%,或者二季度同比增长3%以上,这就是超预期了。


北京的目光都在等double meetings 给大方向,重点是今年明确的各项经济任务目标。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是一个邻国的航班就可以给你输入60例的前提下,你打算怎么张开双臂拥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