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星空下的菠菜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这句歌词唱的是,上世纪末石家庄的药厂工人,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了半辈子之后,突然暴露于市场化浪潮下的中年迷茫。
如今的传统车企也感受到了这样的“中年危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三十年,结果睁眼一看,在新能源车的步步紧逼之下,燃油车的“大厦”正在崩塌。
宇宙第一车企特斯拉,如今的市值能顶3个丰田(市值最大的传统车企)。
于是,丰田章男急了。这位丰田掌门人向外界大声疾呼,新能源车现在是“过度炒作”。其实丰田章男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尽然嘴上说看衰新能源车,但背地里却开足马力加快在这方面的布局。
历史的车轮是不等人的。越来越多的外行认清了发展趋势,开始参与到新能源车的竞赛中。
苹果也要造车了。不仅造,而且还是大干快上地造。据报道说,首款新能源车Apple Car将于明年三季度发布,比原计划至少提前2年。
苹果造车能行吗?至少从提前的进度来看,Apple Car比9月份跳票的iPhone 12要靠谱。之所以大胆预测苹果造车能行,是因为新的制造模式站在科技公司一边。
造车的游戏规则要变了,传统车企的那套流程玩不转了,于是才有了丰田章男的“无能狂怒”。传统车企开发新车型,是硬件定义软件,先看手里有什么技术和设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了要实现怎样的功能;造车新势力反其道而行之,软件决定硬件,新成型的出发点是先要有怎样的功能(例如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然后再去找零部件来加以实现。
造车的新篇章,将是软件压倒硬件。这是因为轮胎、玻璃、传动轴等硬件已经是成熟行业。成熟行业并非不能投资,不过成熟往往意味着行业天花板,这样一来,就很难有行业级别的整体机会,只能捕捉企业能在管理上领先于对手的个股机会。相反,软件则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比如说自动驾驶就是一片广阔天地。
目前的技术水平,仅能做到辅助驾驶,离自动驾驶还差得远。
自动驾驶有6个级别:
L0,纯人工驾驶;
L1,能够对车速进行控制,例如一些燃油车的定速巡航功能;
L2,可以实现主动加速、主动刹车、保持车距等功能,但仍然需要驾驶员判断路况;
L3,在良好的路况下,驾驶主要由车辆完成,驾驶员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干涉;
L4,比L3更不需要驾驶员干涉,在绝大多数路况下,车辆都能自主行驶;
L5,完全自动驾驶,到这一级别,驾驶员人为操作只是为了体验驾驶乐趣。
眼下能达到的,基本上是L2、L3级别,但即便如此,驾驶体验的升级也是看得见的。举一个造车新势力的例子,小鹏(XPEV)的车型能在道路上实现自动跟车,可以避免令人讨厌的变道加塞,这对于新手司机无疑是个福音。
牛腩在腾讯《2020风云演讲年会》上手拍
或许有些老司机会看不起这一功能,然而,只有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方便,才能真正地实现“破圈”,这就跟手动挡逐渐卖不过自动挡是一个道理。
那么,限制自动驾驶破圈的因素有哪些?目前来看,大概有传感器、芯片和算法三个方面,其中尤其以传感器最受关注。
传感器的作用是收集车辆周围的数据,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在这一领域,激光雷达性能高但太贵,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性能稍差但便宜。于是便引发了性能vs成本的路线之争。
【主张性能的一派】:代表是小鹏。据报道,小鹏将在近期通报激光雷达量产的进展。如果真的成了,那小鹏就是全球首家将激光雷达应用到量产汽车的新能源车制造商。
【主张成本的一派】:代表是特斯拉。马斯克当初听说小鹏要用激光雷达,便在社交媒体上对其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表面上看,这是马斯克擅长通过非主流营销手段,来给特斯拉立牌坊;实际在深层次上,马斯克还是嫌激光雷达方案太贵。
传感器到底是性能先行,还是成本先行?想探究这一问题,恐怕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激光传感器尽管现在很贵,但以后可能就便宜了。激光传感器也离不开集成电路,而只要涉及集成电路,就得提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这将意味着性能的提升与价格的下降。对于摩尔定律,喜欢买电子设备的爱好者,有一个生动的描述: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
除此之外,激光传感器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协同效应更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只能采集平面二维数据,而激光雷达却能采集立体三维数据。更丰富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大数据不仅被互联网巨头用来杀熟,当然还可以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光发热——从这个角度讲,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像是估值较高的龙头股。未来的高增长会消化高估值,长期的坚守终究能换来回报。
由于激光雷达刚刚开始商用的尝试,短期内的炒作(如果有的话),将带着炒概念的属性。具体到股市投资上,短期内,造车新势力和低成本路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在业绩上更有逻辑;不过,长远来看,激光雷达早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最后来看一下盘面。新冠病毒在英国出现了传染性更强的变种,这个消息吓坏了全球股市,就连远隔重洋的我大A股也未能幸免。午盘开市后不久,三大指数便开始了跳水。创业板指数昨天刚回血,结果今天就闪了腰,不过,周一的文章(种子之战:农业“芯片”的翻身仗怎么打? ),已经提示了指数大涨但成交量不放大的风险。
纵览整个市场,唯有白酒屹立不倒(表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最后分享一个看到的段子,供朋友们开心:
年少不知白酒香,刚涨一倍就清仓。
年少不知三傻臭,一路阴跌不割肉。
年少不知免税贵,片刻犹豫已掉队。
年少不知科技贱,为国满仓吃大面。
不过,从A股盘面看,可能注射白酒有利于新冠病人康复(笑)
相关阅读:新能源车,股价到底应该多少钱?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