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资金疯狂涌入这种芯片,DPU的赛道足够迷人吗?菠菜原创

资金疯狂涌入这种芯片,DPU的赛道足够迷人吗?

发布日期:2022-05-16 来源: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字体:大
摘要:
随着网络数据的海量增长,DPU的出现显得是那么的理所应当。DPU也有望成为CPU、GPU之后的第三块主力芯片,以此提高整体计算系统的效率,降低整体系统的成本。去年,国内DPU赛道上的初创玩家如星云智联、大禹智芯等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背后的资本推手不乏鼎晖、高瓴、红杉中国等等。


作者 / 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 / 菠菜的星空

排版 / 星空下的奶茶


前两天的一则新闻,成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即腾讯开始投资起了硬科技。


事情是这样的,专注于数据处理芯片DPU和云计算的一家半导体公司云豹智能,创始人萧启阳已经在半导体行业浸润20余年。腾讯此次进入后,也成为了云豹的第一大股东。

云豹智能股权结构(部分)

不了解半导体行业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我听过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现在怎么蹦出来了个DPU?DPU出现的背景,也是伴随着5G和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数据处理的需求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再加上前一段时间东数西算这一重要政策,让DPU这两年一下出现在舞台的中央。


实际上,仅在去年,国内DPU赛道上的初创玩家如星云智联、大禹智芯等都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背后的资本推手不乏鼎晖、高瓴、红杉中国等等。国外DPU的热潮掀起的更早一些,标志事件就是2020年4月英伟达宣布完成对以色列网络芯片玩家(Mellanox)69亿美元的收购。

资金疯狂涌入这种芯片,DPU的赛道足够迷人吗?


DPU此次来势汹汹,这片蓝海市场里,真的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东西吗?DPU真的能抢占CPU、GPU数据中心市场的蛋糕吗?笔者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应用场景撑起一片天


在DPU还未出现之前,其实网络数据的处理逻辑主要还是以CPU为中心(大脑),由CPU来统一调度。但是,这种结构就会出现两类问题,一方面是数据处理的效能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CPU上层的应用计算能力受到限制。随着网络数据的海量增长,DPU的出现显得是那么理所应当。

资金疯狂涌入这种芯片,DPU的赛道足够迷人吗?

三种芯片区别(英伟达)

DPU也有望成为CPU、GPU之后的第三块主力芯片,以此提高整体计算系统的效率,降低整体系统的成本。举个栗子,一个运行数据中心的传统基础设施,一般来说会消耗20-30%的CPU核心资源,而DPU的出现则可以为CPU减负。


需求是DPU能够长久发展的压舱石,总的来说,DPU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这么四大类: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别的不说,就以智能驾驶为例,前一段时间,北京亦庄已经开通驾驶位没有人的自动驾驶体验,意味着智能驾驶在国内正式进入无人化时代。而智能驾驶必须要保证数据的传输具有可靠性和实时性,DPU的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得以显现。


当然了,必须要承认的是,DPU的发展还仍处在早期,CPU还是具有统治级别的地位。DPU发展的关键在于重视生态建设和刚才说到的应用的支撑。比如智能驾驶赛道中,DPU玩家和L3以上级别智能汽车实现深度绑定,是构建早期“护城河”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据机构预测,DPU市场将在2023-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末,DPU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50亿美元(国内规模约85亿美元)。五年超过8倍的增长,堪比新能源赛道的光伏、风电。

全球DPU市场规模(亿美元)

群雄逐鹿,互联网偏爱


DPU的市场依旧处于0-1的阶段,技术的成熟度就显得更外重要。如果把DPU的赛道展开,你会发现跟其他芯片一样,上游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IP核、制造、封装等环节。整体来看,国内的玩家在EDA和IP核的技术积累不够深厚,与国外玩家如Synopsys、Cadence等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下游则是丰富的应用场景,就以云计算为例,全球三大巨头亚马逊、谷歌、微软牢牢占据前三。

DPU玩家处于产业链中游阶段

而中游,就是国内外积极起步,尚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虽然国内的市场主要还是由头部企业占据,比如英伟达作为开创者一家独大,紧随其后的是博通和英特尔。


但是已经深刻理解了“卡脖子”三个字的国内玩家们,无论是国内的芯片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初创玩家,大家兵分三路,向皇冠上的明珠发起进攻。笔者从布局的情况来看,除了PE和VC们卡位战尤其激烈外,这条赛道上也是互联网云集,如果笔者没有统计错,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美团、百度等一众互联网大佬都来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资金疯狂涌入这种芯片,DPU的赛道足够迷人吗?

2020年国内DPU市场份额

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协同。刚才也讲到了DPU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数据中心、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所以DPU玩家的客户就是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等等。但是你有可能问,那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不自研芯片呢?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那就是时间


实际上,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芯片人才和经验积累,自主开发芯片也很难满足计算需求。一般而言,DPU从设计到成熟运用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周期。而且据笔者了解,从明年开始,要进入数据中心设备的集中更换期,叠加东数西算的强推,互联网玩家们与其从0开始技术积累,不如直接用资本夯实。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硬科技,终将站上历史舞台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DPU芯片作为新型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芯片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但是现在整个市场仍处于0-1的阶段,二级市场能选择的标的并不是太多。


况且纵览赛道上的玩家,仍处于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大家都在探索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的可行性之中。从技术转化为营收,尚需假以时日。


而从DPU玩家背后的推手来看,除了传统的PE/VC,互联网玩家也从之前的社区团购,纷纷下场布局硬科技。产业链协同前进,才能让DPU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