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贝壳︱双重主要上市,能帮贝壳冲出水逆吗?菠菜原创

贝壳︱双重主要上市,能帮贝壳冲出水逆吗?

发布日期:2022-05-24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贝壳在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
美国对中概股摘牌的预谋已久。去年5月、12月,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批准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需要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按要求提交报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对其实施摘牌。

当“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的判定掌握在美国人手里,那么中概股摘牌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所以,知乎(HK 2390)回来了,理想汽车(HK 2015)也回来了。他们在港二次上市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名词——双重主要上市。
知乎是首家在港“双重主要上市”的企业,拉开了中概股回归的序幕,而贝壳(HK 2423)则是首家在港“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的企业。

01

不增发≠不差钱


与其他中概股一样,贝壳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后,港交所成为它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双重主要上市”和“介绍上市”,则是薅住稻草的两个抓手。

1

为什么是双重主要上市而不是二次上市?


一方面,双重主要上市能够帮助贝壳快速登陆港交所,解决SEC摘牌风险下股票流动性问题,提振公司股价;另一方面,双重上市企业有资格被纳入恒生指数,进而被纳入港股通,能够吸纳境内投资者,同时还有望为回归A股铺路。最后,双重上市下,即便被SEC摘牌,贝壳港股股价理论上也不会受到影响。

2

为什么是介绍上市?


一方面,可能贝壳现金流真的不错,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害怕估值过低,再融资会大量稀释老股东股份
所以,很多媒体认为“双重上市+介绍上述”表明贝壳既有竞争实力又不差钱,但从其选择双重主要上市、放弃二次上市,毕竟,真正对股价有信心的都会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增发股票,比如阿里巴巴(HK 9988),再比如哔哩哔哩(HK 9626),毕竟谁还会嫌钱多呢?
选择介绍上市不增发新股并不是鼓吹不差钱的好理由。

02

离去的股东,逝去的股价


2022年5月11日,贝壳挂牌港交所,发行价为35.854港元/股。然而开盘即遭破发,报30.00港元/股,较发行价跌2.76%。与2年前贝壳作为“住房服务平台第一股”登陆纽交所时开盘大涨75%相比,贝壳切实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图片2020年8月13日,贝壳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图中为创始人左晖

一切还要从贝壳创始人和精神领袖左晖的离去说起。
 2021年5月20日,那个曾经喊着“做艰难而正确的事”,曾经被同行恨得咬牙切齿,曾经被地产大佬视为香饽饽的左晖因病永远的离去了。跟他一起离开的,还有贝壳曾经因以为傲的老股东们,包括有融创、高瓴资本、软银等等。
图片美国上市与香港上市时,贝壳大股东情况对比
此后的贝壳就好比无根的浮萍,看似绿意盎然,实则无枝可依。贝壳的股价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20年11月中旬最高股价攀升至79.40美元/股,到今年3月跌落至最低7.31美元/股,贝壳进入至暗时刻。
图片2020年8月13日贝壳在纽交所上市后股价走势情况
资本市场股价持续走低,实际反映了贝壳持续走低的经营情况。

1

营收持续疲软,金九银十难再现


根据贝壳2021年财报,不论是存量房交易收入还是新房交易收入,一二季度都显著好于三四季度,妥妥错过房产相关行业最赚钱的“金九银十”。
图片贝壳2021年存量房和新房交易收入情况

2

成本管控能力走弱,成本增速快于收入


左晖离去后,贝壳不仅营业收入难见起色,而且在成本管控方面持续走弱。可以明显看到,公司2020年以前的收入增速都高于成本增速,但2021年成本增速突然高出收入增速6.82个百分点,这也直接导致公司净利润由正转负
图片2019-2021年贝壳营业收入VS支出增速对比

3

经纪人骤减,GTV(交易总量)增速滑坡


房产中介收入本质上来源于经纪人。在2020年底,贝壳活跃经纪人高达49.3万名,而到2021年底则仅有40.6万名,1年骤减9万!如果疫情持续经纪人持续减少,那么贝壳主要营收靠谁去赚?
图片2020、2021年贝壳活跃经纪人数量骤减

图片2021年贝壳找房GTV增速骤降

03

贝壳的水逆,尚未见底


  • 2021年4月,红墙公布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承诺》(第三批)名单,贝壳找房赫然在列,涉嫌垄断嫌疑升级;

  • 2021年5月,创始人离去,公司美股股价自5月14日开盘价50.31美元/股一路跌至12.15美元/股(5月16日收盘价);

  • 2021年7月,二手房指导价制度出台,中介费下调传言甚嚣尘上;

  • 2021年10月至今,被爆出多轮裁员

  • 2021年12月,浑水发布针对贝壳的做空报告,声称其涉嫌“系统性欺诈”;

  • 2022年前后,还有无数携流量杀入地产中介圈的虎视眈眈者:


① 快手成立房产业务中心,挖掘房地产界的李佳琦;② 阿里巴巴成为易居中国第二大股东,同时易居中国收购天猫好房;③ 字节跳动分拆旗下房产频道,幸福里独立完成麦田房产20%股权收购。
所以,水逆见底了吗?
如今的贝壳,已经不是左晖的贝壳,而是步入彭永东、单一刚共治时代。这也许是创始人精心的布局,但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对公司未来发展却未必一定奏效。
图片贝壳股权控制结构简图

虽然很绕口,但简而言之就是彭永东、单一刚的话语权各50%,那对公司经营而言意味着什么? 举个诙谐的例子,如果早上彭永东想吃豆浆油条而单一刚不同意,那么两个人就都得饿着直至有一方妥协。 双方都有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双方都有决定权又都没有决定权,妥妥的囚徒困境
图片摘自贝壳香港上市公告

04

写在最后


某个周六的下午,我接到了曾经卖给我现在这所房子的链家(众所周知,链家属于贝壳)小伙的电话。很意外的,他没有再给我推荐房子,而是说公司目前在代销XX保险公司的产品,问我要不要考虑。 这时我才真切感受到,那个曾经靠卖房月入3万+的小伙子回不来了,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链家/贝壳时代,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