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大白兔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人生需要贵人相助方可成功,公司也一样。
今天我们要讲的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以下简称“小康”)非常幸运地拥有两个贵人,那就是东风(600006)和华为。东风让小康进入汽车行业,华为为小康提供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尽管有两大企业保驾护航,小康的基本面仍不乐观。
一、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山大
截至2019年到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小康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之和分别为114.14亿元、109.37亿元、139.11亿元和154.14亿元,合计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8.13%、41.64%、43.44%以及45.92%。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金额逐年增加,占总资产的比例亦是如此。
历年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情况
(上图来源:同花顺iFinD;左图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金额之和,右图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金额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
小康2020和2021年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之和分别为109.37亿元和139.11亿元,即2021年较上年上涨了29.74亿元,结合现金流看,2021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41.95亿元。
假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对应的标的都是存货,那么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增加量与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和应大致等于营业成本加存货的增加额。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康2021年是否符合这一内在逻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加值29.74亿元加上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41.95亿元等于171.69亿元,营业成本160.87亿元加存货的增加额7.99(27.73-19.74)亿元等于168.86亿元,二者相差不大,可见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来源基本上是购入存货。
公司购入存货所形成的应付账款是供应商给予的信用期,一般不超3个月,而商业汇票最长不超6个月.也就是说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都是一些周转比较快的短期债务,小康面临巨额的短期负债,偿债压力自然不小。
营业成本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来源:同花顺iFinD)
二、近两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大幅下降
根据下图数据可知,小康2016年到2018年收入和毛利率逐年上涨,虽然净利率不稳定,但始终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2019年,小康营业收入虽然下降,但毛利率仍高于20%,净利率仍大于0。自2020年开始,小康的营业收入较往年下降很多,净利润持续为负。2021年营业收入虽有所上涨,但净利润却亏损得更多了。
小康盈利状况(来源:小康股份历年年报)
小康的盈利自2020年开始下降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1. 2020年小康并购了东风小康,持股比例从50%上涨到100%,由此全资控股了东风小康。也就是说当初和小康一起创办东风小康的东风汽车彻底脱离了东风小康,小康和东风汽车再无瓜葛。没有了东风汽车这个强有力的大股东,东风小康的议价能力可能因此下降。
证监会通过小康股份并购东风小康(来源:小康公告)
2. 2020年正是我国大规模暴发疫情时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推迟购车计划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东风小康生产的是面包车。这种车主要用于货物运输,疫情期间各行业都不景气,对运输的需求自然减少。需求减少迫使小康降价促销,毛利率自然大幅下降。
三、和华为联合造车,股价开始疯狂上涨
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官宣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双方签署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备忘录。此时小康虽然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其推出的赛力斯SF5在2020年一整年的销量仅为732台。所以,小康需要华为这样的知名公司为其打响知名度。而华为同众多科技公司一样,渴望快速进入新能源领域,二者一拍即合。
至于华为为什么选择小康,我认为是小康在新能源领域表现不佳,迫切需要大公司和新技术,所以它会给华为开出很优惠的合作条件,而比亚迪那种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完全可以自己研发技术升级。
2021年4月,小康和华为携手推出第一款合作车型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华为将其放在自己门店销售。得益于华为的销售渠道,该车上市后一周内便突破6000台。小康自己的车从没有过如此傲人的成绩。消费者为车买单,投资者为股票买单,小康的股票在2021年上半年最大涨幅超过500%,随后的半年则小幅度稳定上涨。
尽管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但随着对新能源行业的了解逐渐深入,这一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者早有预想,华为早晚会收购小康汽车的新能源业务,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独自造车,届时小康可能沦为华为的加工厂,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公司战略合作都是强者更具有话语权,就像五菱汽车被上汽集团和通用集团并购后五菱沦为加工厂一样。
小康股价走势图(来源:百度股市通)
怀揣着小康将被华为并购的梦想,投资者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小康的股票。但是现在小康的基本面相较之前更差了,股价却上涨飞速,如此偏离基本面的股价,华为愿意接盘吗?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小康的毛利率在下降,净利润也减少了,即小康和华为合作的新能源业务并未给它的业绩带来多大提升。由此证明,小康的新能源业务线还没有升值,不值得被并购。华为想造车完全可以让小康做代加工厂或自建厂房设备。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小康和华为的战略合作到底是双赢还是华为盈尚不可知,这既是一场博弈又是一场赌博,我认为小康还是应该把大量精力关注自己的成本管理和短期债务梳理比较好,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