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7月26日,阿里(9988.HK)发布公告,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相关流程完成后,阿里将成为纽交所和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来源:阿里巴巴公告
先解释下什么叫双重主要上市?一般中概在香港上市,可以走三条路:
大多数中概回归,都是走二次上市,因为条条框框没那么多。此前阿里走的也是这条路,2019年已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为什么阿里要主动放弃第二条路,变更为双重主要上市?
一、知乎跌落神坛
事实上,双重主要上市的不只有阿里。
2021年3月5日,知乎终于熬到了在美股IPO的高光时刻,从此纳斯达克的中概里多了知乎(ZH .US)。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上市不是终点,终点是盈利持续增长。而这个普通的道理放在知乎身上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知乎不仅一直不盈利,而且用户增长也低于市场预期。说到底,问答、知识付费、付费阅读、广告投入都需要用户不断的增长。我们查了一下2021年知乎美股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知乎还在“商业变现的初级阶段”。
知乎2019-2020营收构成
于是,聪明的资本想再养大一些,或许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2022年4月22日,知乎(2390.HK)正式在港交所登陆上市。而此次,就属于双重主要上市。
知乎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因为二次上市条件不满足。按照二次上市的规定,需要有一个交易所两年的合规记录。而知乎两次上市的时间离的太近,只间隔了一年。
知乎在港交所发行价为每股32.06港元,开盘惨遭破发,跌幅超22%,报每股24.95港元。
二、贝壳持续走低
贝壳(2423. HK)被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后,港交所成为它最后的救命稻草。而贝壳也舍弃了二次上市,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
一方面,双重主要上市能够帮助贝壳快速登陆港交所,解决SEC摘牌风险下股票流动性问题,提振公司股价;
另一方面,双重上市企业有资格被纳入恒生指数,进而被纳入港股通,能够吸纳境内投资者,同时还有望为回归A股铺路。
最后,双重上市下,即便被SEC摘牌,贝壳港股股价理论上也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贝壳在港上市后,资本市场股价也持续走低。
2022年5月11日,贝壳挂牌港交所,发行价为35.854港元/股。然而开盘即遭破发,报30.00港元/股,较发行价跌2.76%。与2年前贝壳作为“住房服务平台第一股”登陆纽交所时开盘大涨75%相比,贝壳切实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三、双重主要上市抗风险
去年5月、12月,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批准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需要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按要求提交报告,SEC将对其实施摘牌。
与二次上市相比,双重主要上市多了一份独立性。或许过程艰难,但无疑更能抵抗风险。
只是上市后的表现,还要靠业绩支撑。如贝壳、知乎这般,上市破发的公司也不少见。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