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眼科强势回归!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儿?菠菜原创

眼科强势回归!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儿?

发布日期:2023-07-29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干眼、老视掀开行业新篇章?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向,长期受到一定压抑的医疗需求充分地释放出来。从公立医院到各类民营机构,整个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无论经营质量如何,起码在收入端有了显著提升

受资本关注较多的眼科赛道自然也不例外,从2023Q1来看,眼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身处A股的爱尔眼科(300015)、何氏眼科(301103)、华厦眼科(301267)、普瑞眼科(301239)和光正眼科(002524)这五家在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两项指标分别取得了21.29%和33.9%的亮眼增速。


一、新时代催生新需求

这种增长首先来源于后疫情时代的特殊需求

新冠病毒对眼部,特别是眼表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基数不小的患者群体会出现眼睛红肿、痒痛、畏光等症状。根据《柳叶刀》的研究显示,24.8%-27.7%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眼睛酸痛的情况。尤其是本身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一旦引起并发症的话会有迫切的就诊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居民在过去几年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宅在家的日子里大家自然使用电子产品就多了,青少年也需要长时间上网课,这会干扰眼部正常的休息恢复,影响泪腺分泌泪液,诱发干眼症等疾病。

不同时长网课的学生近视检出率 来源:华厦眼科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这类不断攀升的眼科疾病正在逐渐成为民营眼科赛道新的增长点。

干眼症也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不但会伴有眼部不适,还可能导致眼表免疫炎症和其他眼表疾病。其患者基数非常庞大,爱尔眼科在2020年发布了一个《国人干眼中心大数据报告》,其中指出国内有干眼症患者约有3.6亿人。尤其是经常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和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患病率都高达90%以上。而且随着电子产品和各类视频平台的愈发普及,这个趋势还在抬头向上。

爱尔眼科《国人干眼中心大数据报告》要点 来源:爱尔眼科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但在诊疗端,虽然干眼患者占了国内眼科总就诊人数的30%以上,但仍然有大量患者没有寻求医疗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公立眼科诊疗资源有限,更倾向于解决在生命健康层面看起来更加“重大”的问题。干眼症这类病既然在公立体系里相对得不到足够关注,那么民营机构无疑有机会来弥补这块市场。

这种新催生的需求是眼科赛道最直接的引擎。


二、民营机构业绩有支撑

起码A股眼科玩家的2023Q1业绩情况的确出现扭转态势。行业整体不但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上升,销售费用也出现下降态势。

相关公司业绩情况一览 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除了可能得益于需求端的变化之外,有一些内生因素也是民营眼科行业有望持续提振的重要逻辑。

首先是在跨过了高速跑马圈地时期之后,各路玩家的江湖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市场格局初定。眼科医疗机构最重要的资源无疑就是设备和医生,前者需要高额启动资金和持续投入,后者又极显稀缺。总之,先入局的参与者已经在关键资源上具备了一定的控制权,后来者想坐在牌桌上都费劲。

在目前A股和H股的眼科医疗机构里,爱尔眼科无疑是龙头老大。无论是收入体量、门诊及手术量这样的指标,还是医生和门店存量,均稳居第一。

来源: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虽然各家的扩张势头放缓,但既有网点也越来越成熟,单店商业模型的改善可以说是眼科未来业绩的另一个支撑。这个逻辑就在于医疗机构的经营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新开业机构的业绩势必有一个爬坡的过程。从店龄结构上可以看出,华厦眼科开业3-5年内的医院数量占比从84%到21%,普瑞眼科从42%降到21%。而且相较于营收规模来讲,利润或许会更受到店龄结构改善的提振。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眼科的客单价也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以目前民营眼科较为倚重的屈光业务来说,手术技术一直在升级,相应地,新术式价格也一个比一个更高。传统半飞秒激光手术(FS-LASIK)大概在12000元左右,全飞秒(SMILE)就要到20000元左右了,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 能达到40000元。2018-2020年超高度近视人群只有49.7%选择ICL手术,但2021年已达93.6%。而且技术迭代仍在加速中,ICL国内现今还在用V4C晶体,不过V5晶体已经通过了欧盟CE认证,未来引进国内后必然推动屈光价格更上一层楼。


三、切入严肃医疗才是广阔蓝海

向严肃医疗深耕一直是民营眼科机构的方向,这一块的市场规模自不必多言,老龄化的故事已经被反复提及了很多次。目前眼科服务行业民营部分占比不到3%,而民营机构已经在白内障这个病种上展现出了一定的弥补公立体系不足的作用。虽然白内障业务在人工植入晶体集采的影响下价值有所下降,但其他基础眼病或许有潜力成为民营眼科机构在严肃医疗领域的下一个增长点。

比如老视,一般俗称老花眼。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老化,弹性减退,调节功能也逐渐下降。这就可能导致视近困难,近处的图像不能准确聚焦到视网膜上。而且老视患者往往还有容易眼疲劳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问题,中国2023年有4.61亿45岁以上的老视患者,基数庞大。

中国老视(45岁以上)患者人数(万人) 来源:Literature Research,国家卫健委,弗若斯特沙利文,东北证券

治疗手段上,老视主要的矫正方式就是医学验光配镜和晶体置换手术了,后者和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挺相似,其实原理都是把屈光矫正透镜直接放入眼球内部。无论是患者群体还是手术方式,对于民营眼科机构而言都不陌生。近年来老视手术推广力度加大,客单价在3.8万元左右。虽然业务体量暂未成气候,但毛利率还是高于民营眼科机构一般开展的其他术式。

对于民营眼科机构而言,迈过疫情这道坎之后,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除了医疗服务这一环之外,随着眼科行业消费升级,更上游的药械领域也可以给予必要关注。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