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近日,日本政府又在“作妖”。
8月24日起,日本福岛核污水开始排入海洋。尽管遭到了国内民众,以及包括中国在内不少邻国的强烈反对,但其还是一意孤行!
排污入海消息宣布后,亚洲市场多个板块出现异动。
先是以海盐为主的韩国,开始疯狂囤盐,上演“一袋难求”的场面,盐类股大涨。然后是A股,苏盐井神(603299)、雪天盐业(600929)等大幅拉升。就连今年4月刚刚上岸资本市场的江盐集团(601065),也是直接三连板。
来源:东方财富网——江盐集团(截至2023年8月25日)
作为一家1989年成立的80后企业,时隔30多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笔者不禁好奇,其背后的生意经。
一、纯碱业务,未来不可期
江盐主要从事盐矿的开采、盐及盐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食盐、工业盐和纯碱。
2022年,公司总营收约29.36亿元。其中,纯碱业务占比为48.08%,工业盐占比约30.67%,食盐占比约13.43%,其他业务占比7.82%。
来源:同花顺iFinD——纯碱业务营业收入&营收占比
可见,无论营收(2023第一季度:占比57%)还是毛利(2022年:占比57%),纯碱业务都是江盐的强力支撑。但纯碱的未来,并不乐观。
纯碱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下游需求甚广,但玻璃仍是消费主力。数据显示,消费量占比约70%,其中平板玻璃占比约为47%。
来源:民生证券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房地产领域占据平板玻璃消费的70%,可见房地产是纯碱的最大终端消费。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然而,2023年以来,房产需求疲软,房价下跌,房企频频爆雷。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建、施工、竣工及销售面积均在下降。少了房地产的拉动,纯碱未来的生意,自然少了太多加持。
来源:建信期货
也许有人说,房地产“倒下”了,还有光伏嘛。确实,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玻璃成为拉动纯碱需求增长的新生力量。
2022年受益光伏装机增加,消费有所上升。供应端来看:2022年,受光伏产业拉动,纯碱需求近3000万吨,短期呈现“供小于求”。
但是,光伏玻璃纯碱消费占比较小。而且根据市场预期,其未来增速将趋稳。2022年,平板玻璃消费已出现下行(2022年消费1165万吨;2021年消费1169万吨)。未来光伏能否弥补平板下行的影响,尚且存疑。即使能弥补,光伏向上拉动的空间也有限。
来源:浙商证券
另外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将有约800万吨纯碱新增产能开始释放。自2023年后,将呈现供大于求,价格存在下行风险。
来源:浙商证券
二、技术靠授权,竞争力堪忧
价格恐下行,那拼的就是成本了。而这,江盐竞争力也明显不足。
目前,制碱方法主要有四种:天然碱法(开采碱矿)、井下循环制碱、氨碱法和联碱法。
天然碱法,就是通过对天然碱矿物进行一系列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工序来提取纯碱。流程简单且环保,原材料只有碱矿石,成本低,核心壁垒为碱矿资源。
氨碱法和联碱法,主要是将盐、石灰石和煤炭等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纯碱。流程复杂,能耗较高且不环保。2019年后,新建制碱,已不允许采用这两种方式。
井下循环制碱,主要是将煤炭气化,经过一系列净化和化学反应,合成纯碱。相较于氨碱法和联碱法,更绿色,但受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成本还是较高。
来源:浙商证券
上市纯碱公司中,只有远兴能源(000683)有实力采用天然碱法。江盐目前采用的为“井下循环盐钙联产制碱工艺”。成本虽较氨碱法和联碱法较低,但相较天然碱法,成本差距仍十分明显。
然而,这项技术还是别人的。
《招股说明书》显示:技术为苏盐井神(同业)自研,只是有偿授权使用。且未经授权,若生产规模超过60万吨/年,将构成违约。2022年,公司纯碱产量已超58万吨。未来扩产,要么继续申请授权,要么自研技术。技术受制于同业,能否扩大授权规模还要另算,若自研技术不及预期,那么业务天花板清晰可见。
来源:江盐集团招股说明书
三、盐类业务,有热点没看点
除了纯碱业务,另一块便是盐类业务,包括工业盐和食盐。
工业盐也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下游主要为纯碱(纯碱原料)、烧碱、印染和印刷等。未来业绩如何,还得看纯碱业务和整体经济走势。
再说食盐。
对江盐来说,食盐是热点,但却是加量不加价。
对于所有食盐企业来说,2017年是个转折。2017年之前,食盐划区销售。之后,市场限制被打破,可跨区批发和销售。这种情况下,主打一个抢市场。
作为地方国企,江盐是江西省内唯一一家省级盐业公司以及唯一一家政府食盐储备单位。伴随市场限制取消,公司在省内市占率直接由95%以上下降到70%左右。
来源:江盐集团招股说明书
近年,公司不断拓展省外及海外市场,包括广东、港澳台以及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数据显示,食盐总体销量确有增加。但加量却不加价。
来源:同花顺iFinD——经营数据
前期放开的不只是市场,还有定价。
2017年前,由政府定价,之后,由市场定价。此外,受人口规模以及饮食习惯健康化等影响,食盐市场规模增长不大,盐企之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江盐销量虽增加,但营收几乎稳定在3.5-4亿之间未动。
不仅如此,成本端,随上游煤炭价格波动,以及江盐于2020年执行新收入准则,将运费计入成本,助力食用盐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来源:江盐集团招股说明书
由此可见,热归热,炒归炒,但从业务上看,江盐的未来并不明朗。当热度降去,股价必将怎么上去,怎么下来,最新交易日的回落,便是最好的说明。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