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最近,随着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问世,“华为潮”正席卷整个社会。
技术层面,除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以及卫星通话外,另外一项创新性技术也得到了市场热捧,那就是Mate 60采用的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星闪。
备受瞩目,星闪到底是项什么技术?
本质来说,星闪与蓝牙和WiFi一样,都是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但性能上,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市场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星闪功耗将降低60%、数传速度提升6倍、传输时延低至原来的1/30,连接设备数量高10倍。如若如此,无线冲浪的感受岂不是太爽了。
受此影响,资本市场上相关个股均迎来大涨,就连年初刚被立案调查,尚无定论的荣联科技(002642)也因其星闪联盟成员的身份(实际目前只是参与联盟相关技术领域团体标准的制定),喜迎两个涨停。
来源:东方财富网——荣联科技(截至2023年9月13日)
不过,只有热点,没有业绩,怎么涨上去,还是会怎么跌下来。
一、牺牲营收,勉强求生存
荣联科技是一家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系统集成: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咨询规划、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和交付及实施等整合服务。一句话,软硬件一体的整体打包项目;
技术服务:包括软硬件的IT运维服务等;
系统产品销售:根据半年报披露,荣联为华为多产品的钻石经销商。
2023年上半年,荣联总收入约为12.59亿元。整体来看,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37亿,降幅高达21%。具体业务来看,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占比分别为68%、19%和13%,且普遍呈下降趋势。
来源:财报数据整理
国家信创热潮下,荣联营收为何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荣联在金融、电信、政府、制造业及能源等方面均实现创收。然而,受经济波动影响,电信、政府和制造业等回款艰难。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末,荣联应收账款余额约为12.77亿元,高达总资产的40%(2023年上半年:41%)。
来源:荣联科技半年报
而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仅5.57亿元,整个一个无钱可垫(根据公司财报:公司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前三季度需垫资)。为此,公司不得不牺牲回款困难的业务,以求生存。
受此影响,2023年上半年,电信、政府和制造业等营收大幅降低,造成整体营收下滑。长远来看,此举实在有些本末倒置,却也无可奈何。
二、赚得少,亏得多
不仅业务在下滑,荣联上市(2011年)以来的业绩,主打一个赚得少,亏得多,折腾了个寂寞。
来源:同花顺iFinD——荣联科技净利润
2011-2016年间,荣联还是赚钱的。虽然累计净利仅为6.20亿元,但毕竟苍蝇腿也是肉。然而,2017和2018连续两年亏损,不仅一夜回到解放前,还直接披星戴帽,面临退市风险。
虽然2019年勉强微利,得以摘帽,但紧接着2020年,又是一年巨亏。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亏损超17个亿。
巨亏原因,一句话,转型屡战屡败。
对于发展,荣联采取的是 “内生+并购”的策略。
2013年和2014年,公司相继以7.49亿及6.25亿,分别收购车网互联(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车辆或其他移动对象提供远程管理方案)和泰合佳通(为电信运营商提供配套服务)100%股权。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溢价率高达368%和1903%,约10亿商誉因此而生。
来源:收购车网互联资产评估书
来源:收购襄合佳通资产评估书
虽然,两家公司均做出了业绩承诺。但不出所料,承诺期内,完成目标。2017年承诺期刚过,业绩直接变脸。面对业绩下滑,荣联不得已计提商誉减值2.9亿,喜提上市后首亏。
2018年,业绩继续大规模下滑,商誉继续减值6.8亿,直接导致当年巨亏。近14亿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然而,荣联却是屡败屡战。
2017年,荣联又以8.4亿收购赞融电子,开始为国内金融用户提供存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再次形成溢价商誉5.53亿元。
然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赞融下游客户均谨慎采购,业务下滑,5.53亿商誉落袋为亏,10个亿的亏损也由此而来。
最近两年,荣联虽实现盈利,但受坏账损失影响,净利逐年下降。
2023年上半年,净利仅540万,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40万。就这,还主要得益于转回坏账准备774万。然而,一边因回款困难牺牲营收,一边转回坏账准备,不禁让人怀疑其合理性。若确有不妥,岂不又在亏损边缘反复试探?
三、频频违规,增发受阻
不仅巨亏,公司还频频违规。
早在2021年底,公司就因成本结转不充分虚增利润,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来源:荣联科技2021年12月23日公告
2023年1月,又因未按要求,披露与大股东王东辉之间的巨额资金往来,而被立案调查。公司实控人、财务总监等也因此遭遇通报批评。
来源:荣联科技2023年1月31日公告
2023年5月11日,交易所直接对其发送问询函,要求其说明2022年年报,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情形。因公司未及时进行回复(5月底回复),部分公司董事公告表示,无法对年报进行保证。
也就是说,1200万的净利润,不仅会计师事务所持保留意见,连董事也无法保证,这水是不是有点儿深了。
频频监管,荣联已深陷泥潭。原计划的非公开定增(《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立案调查期间不得非公开发行),也惨遭中止,这可是荣联的救命钱。
上市以来,荣联虽多次增发,募资金额约30亿,但20多亿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此外,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资金回流困难,已是捉襟见肘。上半年末,荣联货币资金仅为2.58亿,而短期借款就高达3.33亿,这也是公司不得不“牺牲营收,求生存”的原因。
目前,立案调查结论遥遥无期,不知荣联能撑到几时?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