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健康管理受热捧,步入正轨征途漫漫菠菜原创

健康管理受热捧,步入正轨征途漫漫

发布日期:2023-11-05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支付端难题仍待破解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益之一,如何保持健康,远离或者至少减轻疾病的影响,是人类长期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国传统医学里就一直有“上医治未病”的说法,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可以说,做好“健康管理”其实是深深植根于国人基因里的执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高了起来,开始从“看病治疗”到“健康预防”逐渐过渡,健康管理的概念也就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走进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节选 来源:笔者整理

那么现代健康管理是指哪些内容?相关上市公司又在做些什么呢?


一、手段愈发丰富,全流程蓝图逐渐落地

所谓健康管理,其实就是对健康情况做一个全流程的监控,包括对人体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检测分析和评估。比如在病前阶段掌握用户的体检数据和家族病史,做好提前预防;病种阶段帮助用户高效就医;病后阶段跟踪用户身体状况,并进行长期的健康指导等等。总之,全方位照顾到用户对于健康方方面面的需求。

健康管理分类 来源:网络

这些健康管理手段看起来容易,但实践层面其实很难落地。因为传统健康管理服务的切入点或数据来源主要依赖于体检和就医,效率很低,且患者病历等数据也难以共享。而且由于国内医疗机构主要以公立体系为主,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根本不好打通

不过近年来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健康管理的“武器库”正在变得愈发丰富起来。甚至可以说,硬科技的应用已经在健康管理的全产业链中深度贯穿。智能手环/手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像心率等生命体征可以轻松实现监测,并且能够通过APP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依据结果来提供简单的健康建议。不过后续医疗服务资源的对接方面目前还有所局限和缺失,国内已经有不少创业公司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希望能从获取的多维数据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健康支持。

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顶层设计的静心呵护,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多个政策的陆续出台进一步给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政策梳理 来源:公开资料,西南证券研究所整理

二、国内公司各显其能

受益于各方的的努力推动,中国健康管理市场在稳步增长。2016-2020这五年间整体规模从110亿人民币增长到270亿元,CAGR高达31.6%,预计未来几年还是会保持两位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也吸引了不少医疗机构和相关公司的落子。

比如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医生(01833)。健康管理天然就和保险深度绑定,毕竟做好用户的健康管理不仅能实现控费需求,也算是保险公司能为用户创造的主要服务之一。平安好医生依托于平安集团庞大的保险用户基数,为用户提供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思路非常得天独厚。

银保监会在2019年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明确将保单中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上限提升到净保费的20%,这也给健康管理和保险业务之间的协同创造了巨大空间。从平安系用户情况可以发现,60%的金融产品客户正在使用医疗服务,而15%-20%的新增金融客户又来自于医疗服务用户。

平安好医生业务协同情况 来源:公司官网,浙商证券

而另一股布局健康管理的重要力量就是像京东健康(06618)、阿里健康(00241)这样背靠大电商平台的玩家。虽然我们谈健康管理经常用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这样的“宏大叙事”,但现阶段健康干预的主要环节还是在用药上。抓住购药场景,就是抓住了健康管理的核心,然后方可徐徐图之。像京东健康就借助于庞大的医药电商流量,越来越多地拓展到轻问诊和慢病管理等诊前诊后这些健康管理的环节之中。

京东健康业务布局 来源:京东健康招股书,京东健康 2021 年年报,东北证券

医药电商承担健康管理职能的逻辑主要也和处方药外流这个大趋势有关。

就在2020年至2022H1这短短的时间里,电商平台处方药销售比例已从13%攀升到24%。在笔者看来,承接处方药流转不仅仅是承接销售场景这一锤子买卖。由于这些处方药往往和慢性病联系在一起,用户对全场景的医疗生态是有深刻诉求的,这给了像京东健康这样的平台在健康管理方面很好的想象空间。

那么医疗机构这端有没有在这股健康管理浪潮之下有所改变呢?

我们知道,国内医疗机构是非常头重脚轻的。占比仅有8%的大型三级医院仍然承担着超过一半的诊疗人次,非常繁忙。而与此同时,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二级医院却苦于没有充足的门诊量。分级诊疗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这是制约国内健康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健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最终落在医疗机构上。

在医疗资源短期内难以改善的局面下,提高效率就成了必需。比如,顶着“慢病管理第一股”上市的智云健康(09955)正在做的。智云健康起家于糖尿病管理,利用SaaS产品把医院、药店和患者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去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长期需求。当然,这不光是买药这么简单,还有血糖监测、长期护理、医生随访等等基于院外场景的需求。

智云健康“医院为先”的策略逐渐体现出了价值,2023H1其收入同比增加30%至18.03亿元人民币,而亏损大幅收窄87%至1.6亿元。这给了包括笔者在内一直担忧互联网健康领域到底有没有未来的人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看来牢牢守住赛道,沉下心把商业模式跑通,总还是会看到曙光的。

深度绑定保险业务的平安好医生、背靠电商平台的京东健康、深耕医疗SaaS的智云健康,虽然大家都在做“健康管理”,但这个概念的内涵实在宏大,各家的路径可谓迥乎不同。而相同的是,这几家已经跑出规模的先行者,已明显身处在一条快车道上。


三、深度联接医保才能真正寻到出路

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实也来自于现实压力。

近年一系列医疗医药领域改革无疑凸显出医保基金所面临的的严峻态势,支付端压力越来越大。由于社会化医保是国内居民医疗健康支出的绝对主力,这条大腿的乏力无疑影响深远。此外,国内老龄化步伐也在不断加深,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50%,彻底迈入银发社会的行列。

我国老龄化趋势 来源:国家统计局,东北证券

医保收支紧绷,而医疗需求又在逐步抬升,这就对健康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把治病防病保持健康的关口尽量前移,这样才能从源头减少医疗需求,减轻后方诊疗和支付压力。

但想打通这从前到后的一整套环节还是难度颇高。

所谓健康管理,当然不是为了满足有病治病这样的刚需而存在的。着眼长期价值,立足于“治未病”理念的行业定位确实也很难给受众在短期内带来看得见的效果,所以在支付方较为单一的国内长期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平安好医生业绩依赖于平安集团体系内的支付,而像京东健康这样等讲得出故事,称得上闭环的大平台,收入仍然主要来源于电商业务。总之,这些龙头谈起“健康管理”还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不过近在眼前的现实压力已刻不容缓,现在布局已属正当时。除了围绕高端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支付方做增值服务外,笔者认为,只有“傍上”医保这个支付主力,甚至深度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是中国健康管理真正的出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