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利润翻七倍!喜羊羊背后的奥飞,累亏1.8亿菠菜原创

利润翻七倍!喜羊羊背后的奥飞,累亏1.8亿

发布日期:2023-11-07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老话说,世间最好赚的,就是女人和孩子的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奥飞娱乐(002292),这家专门赚孩子钱的公司。

10月31日,奥飞娱乐官宣三季度报告,向市场交出了净利同比增长768.25%,扣非净利同比增长317.91%的答卷。随着业绩翻倍,奥飞娱乐沉寂许久的股价,也应声上涨至7.82元/股,只是虽有上涨,但相较22.92元/股的首发价(2009年IPO),仍缩水近四成

来源:东方财富网(截至2023年11月3日)

那么,奥飞娱乐彼时为何沉寂,此刻又因何实现了业绩翻倍呢?


一、转型动漫,理想丰满,现实骨干

说起奥飞,可能有人略显陌生。但说起“超级飞侠”、“喜洋洋和灰太狼”、“铠甲勇士”及“巴拉拉小魔仙”等动漫形象,大家肯定相当熟悉,这些童年记忆,均来自奥飞。

事实上,奥飞前身是一家玩具公司,1993年成立。经过十余年发展,在玩具行业也算有些名气。

至于做动漫,算是半路出家。

2012年开始,奥飞开始“疯狂”收购,进行转型。市场信息显示:自2012年以来,奥飞收购公司达十余家,耗资近20亿,涉足行业包括动漫制造、游戏及婴童用品等。也是这一阶段,我们耳熟能详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及“巴拉啦小魔仙”等一众IP形象,被奥飞收入囊中。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奥飞的野心,相当明显。

构建以IP为核心的动漫文化产业生态,打造集动画、电影、IP授权、玩具、婴童和潮流手办、主体商业(IP主体乐园)等业务为一体的“IP+全产业链”运营平台,专门赚孩子的钱。

实话讲,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政策对国漫的支持,这都是一门好生意。但业绩看,奥飞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纵向来看,最近几年,公司营收规模“稳如泰山”,几乎增长。2023年三季度,利润虽翻七倍,但营收也仅上涨0.15%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总收入

营收结构来看,与其说奥飞是一家做动漫的,不如说是卖婴童产品的。数据显示,目前奥飞超八成的营收靠卖玩具和婴童产品支撑,动漫业务占比更是在不断被挤压,游戏业务更是少之又少,不值一提。

来源:同花顺iFinD——营收结构

理想很美好,但此刻的奥飞,显然已与国漫理想偏航。


二、重变现,轻内容

那么,入局不晚,奥飞又何至于此?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奥飞在发展战略上,表现为轻视内容重视商业变现

“IP+全产业链”的核心是IP。IP本身具有吸引力,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但奥飞,恰恰缺少IP的再创造能力。

最近几年,在政策对国产动漫的支持下,整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发展趋势上,呈现由“低龄化儿童”向“全年龄段”转化。如大火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及《哪吒》等,奥飞虽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目前的IP资源,仍以低龄儿童为主。

来源:奥飞娱乐2023年半年报整理

低龄化市场中,奥飞的研发投入,也明显不足。财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奥飞的研发投入(九成为研发薪酬和新产品设计费)占比不断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占比仅为5%左右。投入不足,新IP少有问世,几乎都在吃老本。“超凡小英雄”算是公司最新的作品,但反响似乎也是平平无奇。

来源:历年财务数据整理

而且老本,似乎也越来越没有嚼劲。奥飞旗下最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一直面临被家长投诉、下架整改以及国外禁播等一系列危机,现在的人气已大不如前。

创作不足,奥飞开始疯狂营销。数据显示,奥飞的销售费用占比约10%,是研发费用的两倍。具体来看,销售费用中一半以上都是广告和推广费。但内容不强,再多的广告营销怕也是无力回天。


三、自身不足,筹资来凑

业务增量毫无起色,外加动漫行业整体高薪酬的状态,奥飞虽保持着30%+的毛利率,但净利率却少得可怜。同花顺数据显示,自奥飞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归母亏损1.8亿元。

来源:同花顺iFinD—销售净利率

自身盈利不佳,为了收购转型,公司自2013年开始,仅通过增发和发债等形式,融资额就高达44亿元。

来源:同花顺iFinD——融资统计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奥飞货币现金余额仅剩4.65亿元,而同期公司短期需要偿还的负债余额约为7.53(其中:短期借款6.88亿+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0.65亿)亿元,缺口明显。

经营现金流入来看,2020-2022年间,每年经营现金净流入均不超1.5亿,今年前三季度,仅为0.23亿(无周期性)。由此看来,奥飞现金流的缺口,靠自己难以补足。

此刻的奥飞,虽然表面净利翻倍,但实际上,没有核心的IP,就像无源之水,无土之木,业务量并未取得增长。利润增长的动因主要是营业成本降低。但降低成本可以锦上添花,无法釜底抽薪。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缺少核心IP,仅靠吃老本,被淘汰,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