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火锅
你敢想象,如今只需要31.43亿港元,就能在二级市场买下整个中国恒大(HK3333)吗?
是的没错,截至11月7日收盘,中国恒大市值31.43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的3590亿港元,已缩水百倍!
盛极一时的中国恒大,如今沦落成了白菜价,其背后,2.39万亿的负债自然功不可没(截至2023年6月30日)。另外,也少不了许家印许老板的“贡献”。
9月28日,中国恒大公告,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先生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来源:中国恒大公告
而后,万念俱灰、亦或者“另辟蹊径”的许老板,又被传出自杀未遂。
图片来源:凤凰观娱
一时之间,江湖上又出现了很多许老板、恒大集团、乃至整个地产圈的传说。
一、白手起家,打造万亿恒大
说起来,许老板的前半生,也是一个励志故事。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58年,许老板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一个小村庄。第二年,许老板的母亲就因患上败血症去世。此后,许老板在奶奶的照看下长大。
1978年,许老板以周口市第三的成绩考入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舞阳钢铁公司,第二年即被升职为热处理车间的车间主任。由此,许老板的实力初见端倪。
据说后来,许老板为了替职工提升福利,变卖公司废料,进而遭到上级调查离开了舞阳公司。这事被写在了百度百科上,只不过理由是不是真的这么大公无私,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百度百科
离开舞阳公司的许老板,加入了中达集团。1994年,在那个遍地是黄金的地产年代,许老板开始为中达集团开辟房地产市场,并执行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珠岛花园”,该项目为中达集团净赚2亿元。
这样的许老板,自然不甘心继续拿着2000元月薪,只可惜与中达集团老板协商涨薪一事未果,离开了中达集团。离开后,许老板创立了恒大。
有时候,蝴蝶效应的起点,就是这么简单。假如当时许老板如愿涨薪,是不是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恒大,没有了那么多深受恒大其害的人?
不过现实并没有那么多假如。1996年,许老板创立恒大后,创下了13个楼盘同期开发的纪录。到1999年,许老板仅用时三年,就将恒大集团推至广州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30强第七名。
而后,许老板带着他的恒大集团,开启了一段开了挂的旅程。
2009年,中国恒大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巅峰时期,恒大系三家主要上市公司中国恒大、恒大物业(06666)、恒大汽车(00708)、市值曾分别高达3590亿港元、2133亿港元、7077亿港元,合计超万亿。
2017年,根据福布斯最新数据显示,许老板以身价391亿美元资产,位居全球第十五名,超越两位马老板,成为中国新首富。
二、风向转变,恒大深陷债务牢笼
谁曾想,没过几年,这位新首富的人生就来了个180度大逆转。而这一切都始于两个字——资金。
2020年,恒大出现商票兑付危机,债务问题浮出水面。2021年,恒大财富暴雷,理财产品逾期兑付。而后当年年报难产,直至2023年8月才公之于众(参见星空独家︱从恒大暴雷,看财富公司乱象一文)。
根据后来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末恒大负债规模已从2020年末的1.95万亿,一跃增长至2.58万亿。与此同时,恒大总资产只有2.1万亿。这就意味着,即便所有资产都能够变现偿债,恒大仍有高达4730.54亿的缺口。
而这个窟窿,到2023年年中,已进一步扩大至6442.03亿。
来源:同花顺
恒大这种崩塌式的毁灭,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所有人都知道,恒大没钱了。但问题是,钱去哪了?
有人说,恒大步子迈的太大。确实,在蒸蒸日上的那些年,恒大集团又是卖矿泉水、又是造汽车、又是投资足球、又是办歌舞团,可以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恒大民族歌舞团
但再想一想,既然恒大已经高调了这么多年,为何资金链说断就断?
追溯根源,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已超出了恒大自身的问题。
从前,恒大的崛起,吃尽了时代的红利。90年代,国家有建设的需要,居民有住房的需求,所以恒大能够创下同时开发13个楼盘的记录。
那么彼时,难道恒大就没有债务危机吗?
当然有。房地产注定就是一门杠杆生意。从拿地、到开发、到销售,中间少说也有两三年的时间差。前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后期又有确定性较强的资金回款。这种模式,简直就是为杠杆而生。
所以,随着规模越做越大,债务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恒大账面总资产77.94亿、负债83.02亿,资产负债率曾高达106.52%,比之今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与今日不同的是,2007年,恒大净赚10.79亿,补齐了资金缺口;2008年,恒大通过股权融资,将净资产规模翻了10倍;2009年,恒大登录港交所,净资产一举突破百亿。而后,恒大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扩张之路。
来源:同花顺iFinD
恒大这段经历,演绎了一个道理,即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负债并不是最可怕的,只有你有造血能力,有融资能力,那么杠杆就是你扩张路上的助力。
只可惜,如今这两条路都已经行不通了。
从90年代到今天,地产行业已经发展了30年。曾经,这个行业遍地是黄金,而如今,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前几年,在涨价去库存的推动下,房地产迎来了最后一波高潮。但当泡沫被戳破后,房地产在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双双被打回原形。
恒大崩盘前,也曾努力自救。在步步紧逼的债务压力下,恒大试图故技重施,借壳回A股,然而花了4年时间,也没有敲开A股的大门。
2020年,三条红线出台,进一步给地产融资带上了紧箍咒。2021年,恒大楼盘降价促销,然而未见解决债务危机,又陷入了经营困局,当年净亏损6862.19亿。
恒大将盘子铺到了2万亿之巨,殊不知,尾大不掉。一旦风向转变,恒大顺理成章的第一个陷入牢笼。
三、破罐子破摔,客户深受其害
至此,恒大所有的辉煌,都成为了历史。
当遮羞布彻底被扯下后,恒大交出了一份破罐子破摔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恒大负债净增加约6300亿,其中合约负债净增加约7886亿。
来源:中国恒大2021年年报
所谓合约负债,主要就是预售房款,即恒大已经收到了客户的房款,但还未交房,因此形成的负债。
2021年合约负债大幅增加,据恒大解释主要是变更了会计处理方式:即变更前预售款计入收入,变更后未交房不确认收入,计入合约负债。
应该说,这种记账方式更加真实的体现了恒大的业绩水平。但同时也揭露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即截至2021年底,恒大合约负债已高达9743.47亿。
截至2023年中,恒大账面显示合约负债金额仍然高达6039.79亿,而账面现金已仅剩40.47亿。
钱收了,房没盖,那么这数千亿的资金,去哪了?这笔账,还能算清吗?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