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最近,西陇科学(002584)因“光刻胶”(对光敏感的神奇“药水”,半导体光刻过程中,表面涂上光刻胶,表面会得到所需的图像)概念,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幸运儿”。虽然,公司在股价异动公告中澄清:公司并未生产、销售光刻胶,只是生产和销售光刻胶配套的清洗剂、显影剂和剥离液。但是,公司股价还是走出了10天8板的傲人成绩。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截至2023年11月22日)
那么,西陇科学,此波上涨,到底有几分科学可言?
一、逆势崛起,果然有妖
西陇科学的买卖,和光刻胶到底相关吗?
根据公司披露:西陇科学是一家专业的化学试剂制造商,一直从事化学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化学试剂,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必须产品。因此,西陇科学的产品包括通用化学试剂、用于电子元器件等的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光伏、医药试剂以及化工原料等等,广泛涉猎各行各业。这个角度来看,和光刻胶还是有所关联。
疫情三年,几乎所有企业都一片哀嚎,但西陇科学业绩却出现井喷。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一改往日不温不火之势,营收总额约56亿,较2019年几乎翻倍。此后两年,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公司生物防疫检测业务大涨影响。简单说,做核酸创造了30多亿的营收。但根据2022年年报:2022及2021年,公司医疗及服务行业营收占比都只是个位数。可见,公司的解释多少有些自相矛盾。
来源:西陇科学2022年年报
果不其然,2023年7月,西陇科学收获了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原来,2020-2022年间,西陇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便利融资,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收入利润。
来源:公司2023年7月7日公告
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虽整体稳中向好,实现营收约58亿,同比小幅增长,但其中有多少水分,恐怕也需要打个问号。
二、追根溯源,一个字“穷”
西陇此举,真的有必要吗?毕竟此番操作,可是踩了监管的红线。金融市场中,核心就是信任,丢了投资者的信任,恐怕很难翻身。
但业绩来看,西陇怕也是“被逼无奈”。
虽然,西陇每年也有大几十亿的营收,但却是丝毫不赚钱。产业链来看,西陇主要是从上游购买基础性化工原料,然后进行试剂生产。试剂产品的价值,当然决定着西陇能赚多少钱。
以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和太阳能光伏三大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为例,功能性(用于某种特殊工艺)化学品通常比通用化学品(如西陇的超净高纯化学试剂)价值高,生产企业相应也更赚钱。
然而,功能性化学品的技术门槛高,国内电子化学品企业与国际企业差距较大,国内形成量产的品种很少。高端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很低,显示面板和半导体等行业被外资大佬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西陇等国内企业,也就只能做点儿“低端产品”,赚点儿可怜的辛苦钱。
毫不夸张,是真可怜。数据显示,西陇的毛利率还不到10%。最近几年更是连年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只剩不到6%,扣掉公司的“人吃马喂”,净利率只剩不到1%。
来源:同花顺iFinD——盈利能力分析
截至2023年三季度,西陇的账上只有4.7亿的货币资金,家底儿属实有点薄。这还不算,账上还趴着7个多亿的短期借款,如此状态,怎一个“穷”字了得。
虽然,财务造假是错误选择,但此种境地,笔者似乎有点儿理解西陇以身犯险的初衷。
三、西陇这条咸鱼,还能翻身吗?
要说西陇此波上涨,有几分科学,关键是看西陇有几分翻身的希望。
目前来看,西陇科学还算拿得出手的业务,只有光刻胶配套及新能源材料两块业务。
1►光刻胶配套产品
根据西陇科学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首先,光刻胶配套,虽与光刻胶相关,但不是光刻胶。其次,光刻胶配套虽属于湿电子化学品中的功能性产品,但目前仍是国际巨头占据优势地位,国内市场竞争也很充分。简单说,这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相较于国际及国内大规模生产的厂商,西陇规模很小,相关产品营收占比较低。2023年1-9月,公司光刻胶配套相关试剂销售收入占比仅为0.07%,几乎不值一提。
2►新能源材料
据西陇半年报披露,西陇在2022年收购新泰盈100%股权,开始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截至目前,5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正在建设尚未投产。
来源:西陇科学2023年半年报
先不论项目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单从西陇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持续建设所需的资金,就是一大难题。而且,财务造假此等丑闻一出,再融资的路恐怕直接被堵死。不知道,西陇还能玩出什么花活?
如此看来,西陇此波上涨,无据无望,毫不科学。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