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农机,红海市场的最后一战菠菜原创

农机,红海市场的最后一战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政策推动,未来可期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秋葵


近些年,在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当下,粮食丰收这件事显得比什么都重要,去年我国粮食产量接近1.4万亿斤,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除了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其实还有一大批农机装备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为最终的丰收保驾护航。

而最近,高层的一号文件也是正式发布,更是对农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在文件中,农机装备被归入第四项“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中,这就意味着农机被定为高科技领域,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同时,文件中对于农机的描述,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下两点:

一是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二是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不是意味着农机马上就要起飞了呢?貌似也不能这么一概而论,比如玩家之一星光农机(603789)最近的股价就一路下跌,去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3亿元-1亿元,而且从2020年开始就开始陷入亏损的境地,去年还因为信披出错收警示函。

星光农机股价波动

那么,今年资本市场持续下跌时候,农机能成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吗?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规模扩大,成为必然

我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如果我们把农机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上游主要是各种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则是农机设备,下游则是像农机合作社、农户等消费者。

农机产业链

农机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一共包括32个大类,107个小类。根据专业机构的数据,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近些年全球农机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22年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600亿美元,预计在三年后规模将增长到接近1950亿美元

全球农机市场规模

在全球农机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农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3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也呈现出了增长趋势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2004年那一年可以称为我国的农机行业的发展元年。随后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总产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终于在2012年我国农机产业就已问鼎全球第一


二、农机发展风向标

而前不久在汉诺威举办的全球第一大农机展览,可以说是全球农机发展的风向标与观察哨,也成为各路玩家大秀“肌肉”的地方,此外,国内的农机市场也从国三排放标准切换到了国四(标准更加严格),这也倒逼国内农机玩家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据笔者和去过展会的朋友沟通得知,2800多家参展商中只有不到200个国内玩家,国内玩家和国际巨头的主要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零部件仍未完全自主化,在“卡脖子”在不同行业屡见不鲜的时代里,部分高端设备依赖进口,总是让人们感到不放心。

二是国内部分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比如在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行业,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率不到50%,这对于做大农机市场的“蛋糕”是不利的。目前,整个的农机化率大概在73%左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老大是如何成为老大的

从全球农机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目前已形成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并存的局面,其中欧美日三个地区的玩家在全球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头部玩家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基本都超过了20%

农机企业的销售毛利率

以全球农机老大来说,约翰迪尔2022财年的销售收入约3620.7亿元,其中农机机械业务达约2436.8亿元,而国内排名前三的潍柴雷沃2022年销售收入仅为170亿元,从规模上看就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再比如在拖拉机这个细分赛道,国内生产厂商就超过了150家,但是超过百亿收入的头部企业大概只有3-4家而已。

你可能会好奇,成立于1837年的约翰迪尔,是如何一步步做成了这样体量的巨无霸呢?笔者研究后发现,主要是出于两个因素:

一是近10年公司进行了频繁的收购,但收购基本是围绕着农机这个主业进行扩展,导致规模持续扩大;

二是即使规模做大了也要强化创新,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就比如在自动驾驶、新能源农机等下一代技术上都有布局。比如到2026年,公司氢能源产品、电动化产品将要达到20种以上,并且推出全自动无人驾驶电动农业拖拉机,这样就一步步形成良性循环。

而对于国内农机市场来说,这两年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比如中小玩家的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国四排放也加速了中小玩家的出局,农机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