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香菜
近日,PCB概念持续走强。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和信息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基础电子元器件。近年来,AI技术快速发展,PCB作为关键组件也被认为有望受益于AI服务器、数据交互等维度增长机会。
基于对PCB前景的乐观预期,PCB企业股价大涨。其中,小规模企业涨幅居前,如1月17日澳弘电子(605058)涨停、中富电路(300814)也大涨10%以上。
来源:2025年1月17日数据
PCB是一个市场格局相当分散的行业,小企业也有其自己的生存土壤。不过反过来,这也恰恰说明PCB是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赛道。比较来看,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之间,也呈现出了较大的业绩差异。
一、市场回暖,却增收不增利
从规模来看,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确实算不上突出。赛道头部如鹏鼎控股(002938),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234.87亿,而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分别只有9.43亿、10.44亿,连龙头的零头都不到。
不过,PCB赛道进入壁垒并不高。而且,由于PCB的应用场景、产品、性能、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导致整个行业具有明显的定制化特点。所以行业内有很多小规模玩家,市场格局分散,行业竞争激烈。
2023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电子行业整体需求疲弱,全球智能手机、PC等产品的出货量均出现同比下滑。受此影响PCB行业需求也进一步承压,同时在行业前期扩充产能释放影响下,行业出现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
这一年,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业绩双双疲软,营收分别同比-3.88%、-19.24%,其中,中富电路扣非净利润同比-65.50%,缩水大半。
不过2024年以来,随着消费电子、家电等下游需求有所好转,且AI、汽车电子需求维持高位,PCB制造稼动率(机器设备实际的生产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的比值)有所回升,整体景气度有所回暖。
相应的,2024年前三季度,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营收也分别同比增长16.27%、12.14%。
只是在市场回暖背后,竞争压力仍存。2024年前三季度,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14.89%、-6.11%,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来源:同花顺,澳弘电子(左)中富电路(右)
另外,PCB是半导体芯片的重要载体和连接部件,2024年市场虽有所回暖,但半导体行业存在明显的周期属性,且根据大摩预计,2025年半导体或将出现周期性衰退(相关阅读:利润暴涨417%!瑞芯微,距离周期性魔咒何时破?),预计也将对PCB行业产生影响。
二、中富收入降幅更大,毛利率偏低
比较公司来看,虽然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业绩都随行业景气度变化而变化,但二者横向对比,业绩差异也很明显。
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都以PCB产品为主,收入占比在90%左右。而PCB产品具体又包括单层板、双面板、多层板、HDI板等,按顺序:性能由弱到强、生产成本由低到高、制造工艺由易到难。
根据2023年数据显示,澳弘电子双面多层板收入占56.22%,单面板占37.85%。而在市场疲软的环境下,单面板收入同比下滑13.04%,而双面多层板仅同比下滑0.34%,显然比单面板具备更强的抗压性。
也正因此,2023年,澳弘电子虽然营收也有所下滑,但总体仅同比下降3.88%,降幅并不算大。
来源:iFinD-澳弘电子
相比之下,中富电路并没有披露具体的产品结构,但2023年其总营收同比下降19.24%,其中PCB产品同比下降20.58%,降幅远超澳弘电子。
另外,在盈利能力上,中富电路也与澳弘电子存在不小的差距。
2023年,澳弘电子无论单面板还是双面多层板,毛利率均在20%以上。而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中富电路印刷电路板毛利率分别仅为13.13%、15.67%。
如果说,澳弘电子多层板产品毛利率更高,尚且可以理解为技术附加值更高。但问题是,为什么其单面板的毛利率,都要高于中富电路?中富电路毛利率偏低到底差在哪了?
进一步来看,PCB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包括覆铜板、铜球、铜箔、油墨、锡球等)占较大成本。但根据数据显示,中富电路的材料成本其实并不高。相反,2023年,中富电路PCB营收11.32亿,略高于澳弘电子的10.18亿,而其材料成本反而更低。
只是,中富电路材料成本虽低,但制造费用却远超澳弘电子。
来源:iFinD-澳弘电子2023年数据(左), 中富电路2023年年报(右)
如前所说,PCB产品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订单规模越大越有助于摊薄生产成本。那么反过来,订单小而分散,或许就是中富电路制造费用偏高的关键。
当然,上述关于原因的分析只是推测,但毛利率偏低却是事实。综合下来,2024年前三季度,澳弘电子净利率10.65%,而中富电路只有2.98%。
三、行业竞争激烈,结构性机会仍存
总的来说,2024年以来PCB市场虽然回暖,但行业竞争仍然激烈。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虽然收入有所增长,但明显增收不增利。
近年来全球PCB产业重心逐渐从欧美向亚洲转移,目前已经形成以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为主导的新格局。但数量庞大PCB厂商也将继续加剧中国大陆地区PCB行业的市场竞争,行业日益呈现“大型化、集中化”的趋势。
这对于澳弘电子和中富电路这种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而言,并不算友好。定制模式下,规模优势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只有实现大规模定制,才能有效摊薄生产成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另外,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产品的技术壁垒越高,附加值越大。而且,AI服务器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层数的PCB支持。
只是,高端产品往往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企业而言,从研发水平,到资金实力,都是巨大挑战。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