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星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

关注星空财富微信公众号,更多新鲜资讯,更多互动交流!

当前: 首页 >原创文章 > 菠菜原创 > “日赚亿元”的宁王为何寻求港股上市,真能估值重构?菠菜原创

“日赚亿元”的宁王为何寻求港股上市,真能估值重构?

发布日期:2025-02-26 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摘要:
海外拓展,宁德时代真“缺钱”?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宁德时代(300750)这个名字很响亮。作为新能源电池的龙头制造商,从上市至今,宁德时代给予了投资者们不错的回报。

2月11日,宁德时代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计划进行“A+H”两地上市。为何此时选择冲击港股上市?宁德时代在去年12月的公告中曾明确表示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可是,“日赚过亿”的宁王还缺少资金吗?


一、2500多亿现金,还不够扩产?

宁德时代于2018年登陆创业板,很快便成长为创业板“一哥”,其股价涨跌对指数的涨跌影响巨大。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还涉及电池材料的生产,如锂盐、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并从事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经8个年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排名中,宁德时代以36.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名的比亚迪(002594)和LG新能源分别为16.8%和11.8%。

2024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 由电池工业网信息整理

此次港股上市,宁德时代计划募资至少5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超360亿元,资金将被主要用于如下三大块:

  • 海外扩张(60%),主要是匈牙利工厂二期、西班牙合资项目及北美(墨西哥)预备产能;
  • 技术研发(20%),主要是固态电池研发及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延续“一代在研、一代量产”的技术迭代节奏;
  • 营运补充(20%),即建立百亿级的离岸资金池,应对锂价波动及地缘风险。

虽然融资金额巨大,但是从宁德时代的赚钱能力来看,并不像是缺钱的样子。《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2024年前9个月(简称报告期),宁德时代的营收分别为3285.94亿元、4009.17亿元和2590.45亿元,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34.57亿元、473.42亿元和388.06亿元。而且宁德时代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490亿元~530亿元之间,较2023年有明显的增长。如此算下来,宁德时代早已日赚过亿。

宁德时代经营业绩情况,摘自《招股说明书》

而且公司当前账上趴着的现金也不少。《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宁德时代账上的银行余额、存款和现金合计就有2597.86亿元,按理说用于海外扩产远远足够的,为何还要坚持在港股上市呢?这就不得不从宁德时代的出海战略说起。


二、海外拓展,宁德时代缺少外币储备

宁德时代早就看中了海外的市场前景,出海步伐很早。截至2023年底,其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32.7%,BMW、Mercedes-Benz、Stellantis、Volkswagen、Ford、Toyota、Hyundai、Honda、Volvo等国际成车公司都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客户;NextEra、Synergy、Wartsila、Excelsior、Jupiter Power、Flexgen等也都在使用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海外市场的电动化程度低,还有很大的市场深度广度可以去挖掘。

宁德时代主要国际客户和海外营收占比 摘自《招股说明书》

不过,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

电池是重资产型生产行业,虽然国内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改善,单GWh产能的投资成本已经降至4亿元左右,但是海外的产业链配套并不似国内完善,所以建造成本较国内高出不少,例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整体规划100GW产能,而仅一期投资就达到了73亿欧元

现如今逆全球化之风盛行,为了规避欧洲当地可能的或潜在的监管风险,宁德时代在西班牙建厂不得不采取“本地化供应链嵌套”模式,即电芯主体、正极材料、隔膜等电池关键材料由几家企业组团在当地落产能生产,正极材料和隔膜的产能虽然不由宁德时代建设,但是宁德时代需要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再叠加企业在海外当地难以拿到银行贷款,因此就对自有资金的规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截至2024年6月底,宁德时代的美元和欧元储备分别只有67.35亿美元和38.58亿欧元,想要完全覆盖对应的支出需求很难。此时启动港股IPO,宁德时代可以借助A+H股溢价吸引资金,尤其是外汇资金。这个算盘很不错——国内的钱沉淀在国内,外币去香港市场筹措。

海外市场这块蛋糕确实诱人,但是想要舒舒服服地吃下它难度不小。首先欧美都在通过政策手段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去中国化”。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电池碳足迹披露和回收比例,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全面实施,电池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若无法满足欧盟标准(目标为2030年降至30kg CO2/kWh),企业就会面临额外的成本,而当前宁德时代国内工厂的碳排放强度约60kg CO2/kWh。

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要求电动车电池关键矿物需来自自贸协定国,且2024年后禁用“受关注外国实体”生产的材料,同时自特朗普上台后,通过大幅提升关税,倒逼制造业回流到本土,并率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好邻居”挥动关税大棒。北美市场的生态正在恶化,宁德时代墨西哥建厂的计划已被美国议员质疑为“规避关税”,该规划存在着流产的风险。

当然,作为异地再次上市,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估值问题。


三、冲刺香港,真能估值重构?

有不少人觉得,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总体市值能够突破2万亿

截至2025年2月18日收盘,宁德时代的总市值约1.19万亿元,市盈率24.34。如果以海外竞争对手的LG200倍的市盈率来看,那宁德时代还得大涨;以国内劲敌比亚迪超30倍的市盈率来看,宁德时代总市盈率达到1.5万亿元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最后真的能这样吗?

不可否认,如果真的登陆港股市场,宁德时代能有更多拥抱外资的机会。不过要想获得大资金的持续认可却非易事。在海外市场上,虽然宁德时代一直稳居第一,但是其2024年前10个月海外市场的份额为26.4%,仅领先第二名LG新能源不足1%,而国内的诸如比亚迪、中创新航(03931.HK)等都是实力强劲的对手,想要持续保住龙头地位并不简单。而持续保持住头部地位的同时拉开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只有满足了这两点,宁德时代未来才能够真正享受龙头溢价,要达到这一效果难度不小。

宁德时代正在构建一个“开采—制造—回收”的完整电池闭环。一个由自身主导的新能源电池新生态。这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的事情,一方面有助于重构宁德时代的业务生态,另一方面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