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就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CES大会(全球消费电子展)上,有一个领域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那就是智能眼镜。据统计,AR/VR/XR板块参展企业总数已经突破了310家,而且核心零部件、光学解决方案、硬件品牌等相关产业链玩家一应俱全。
这两天的资本市场上,智能眼镜也在疯狂上涨,比如博士眼镜(300622)、杰美特(300868)、星星科技(300256)等一众玩家都迎来了大涨。而且,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也是为AI眼镜行业提供可参考评价指标。这一消息,更是牵动了投资者敏感的神经。
杰美特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除此之外,DeepSeek大模型应用的热潮也波及到了智能眼镜领域。据笔者了解,就比如杭州灵伴的Rokid AR眼镜的X-Training(灵犀)实训平台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未来可在航空设备维修等领域提供智能导师服务。
而从用户的需求来看,Meta首次公布了雷朋智能眼镜的销售数据,表示在2024年售出超过100万副雷朋智能眼镜。
那么,站在风口的智能眼镜,能否乘风而起,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呢?相关玩家谁能突出重围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AR vs VR,不同结局
产品的销量最能说明消费者的接受度。从VR产品来看,去年全球VR头显销量相较2022年下滑了24%,跌到了不足760万台。
所谓“擒贼先擒王”。行业头部产品Meta Quest虽然市占率已经超过了65%,但是销量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轻量化、高性能显示、价格控制等可以说仍然是VR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技术还有上升的空间。
全球AR头显销量预测(来源:Wellsenn)
而从AR产品情况来看,销量则好了很多。 据CINNO统计的数据。国内消费级AR眼镜销量预计达28.4万台,同比增长25%,销售额甚至能达到7亿元。一方面得益于AI眼镜掀起的热潮,另一方面品牌的定价也开始出现了下探的趋势。
在整个AR市场中,另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头部效应开始显现。从投融资的角度看,去年前十一个月行业投融资金额接近30亿元,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如果细看,资金主要流向了Rokid、Xreal、INMO影目、雷鸟创新这四位头部玩家。像雷鸟创新在半年内完成了三轮总计数亿元的融资,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含金量不足
据专业机构的测算,站上风口的智能眼镜,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以27%的速度增长。所以资本市场上,相关玩家的一举一动,都容易被无限放大。但据笔者来看,每位玩家的“含金量”不一。
首先我们把智能眼镜的产业链打开,你会发现其上游主要是各种核心零部件,中游是眼镜品牌厂商,最终再把眼镜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智能眼镜产业链(来源:平安证券)
行业玩家之一的卓翼科技(002369)虽然最近已经迎来了多个涨停,研发的AR智能眼镜已刚刚实现了量产,但是其去年预亏1.75亿至2.2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11亿元,还没有实现盈利。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也是下降了10%以上。
可以体现出公司目前在AR眼镜上虽然投入巨大,但是订单较少,体现不出来规模效应,距离头部玩家还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差距。而卓翼科技的主要业务,是做手机、智能穿戴产品代工,比如去年年初与鸿蒙生态签署战略合作。
而像慈文传媒(002343)、浙版传媒(601921)等玩家的股价能实现大涨,深挖一步是其通过子公司或基金间接参股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行业玩家灵伴科技(Rokid)。
除此之外,博士眼镜作为眼镜零售行业的知名品牌,主要的玩法是和雷鸟创新、XREAL、Rokid等玩家有销售合作。但据公司自己披露,其智能眼镜业务的相关营收占比较小。而且就在公司搭上AI概念股价暴涨后,其股票接连遭到股东减持,累计套现超3亿元。
要知道,博士眼镜去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了14.5%,此轮减持,或许说明大股东对未来的业绩都没有自信。
三、蹭上AI,获得重生?
其实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硬件AI化的风潮席卷智能眼镜领域。可以说“百镜大战”迎来了一条“鲶鱼”。
就比如云天励飞(688343)将大模型应用于智能眼镜开发,并利用存算一体智算中心支持数据存储与分析。再比如雷鸟创新发布的眼镜,就搭载了阿里旗下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等诸多创新技术。
据IDC预测,全球AI眼镜在2030年将达到20%的渗透率。
但是也有消费者反映,目前不少产品只是接入通用开源大模型,在眼镜适用场景上不够深入。所以产品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的问题。
未来,产品何时能打破同质化的魔咒,才是玩家的唯一出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