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近期,#闻泰科技(600745)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事件,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简单梳理一下:安世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2020年闻泰科技历经3年时间,实现对安世的100%控股。9-10月期间,荷兰政府先后通过下达资产冻结令、剥离中方管理权以及试图推动本土企业接手等一系列措施,对安世进行干预。美其名曰“保护本土企业和防范技术外流”,但笔者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约等于打劫。
受此事件的影响,闻泰科技的股价也陷入震荡。
来源:东方财富-闻泰科技 (截至2025年10月31日)
但一众过往证明,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强盗”行径终难得逞。
一、顺势而为,优化业务
上市初期(2017年完成借壳上市),闻泰的核心业务为#智能手机的ODM业务,即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和后期维护的全部外包服务,业务高度集中于消费电子代工。2019年,公司收入规模约416亿元,较2016年增长近300亿元,规模增长飞速。
来源:同花顺iFinD-历年营业收入
然而,面对消费电子市场逐渐饱和,闻泰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格局。
2018-2020年间,公司历经3年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直接切入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构建了“ODM+半导体”的双引擎格局。当时,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产品布局恰好契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为闻泰打开了新的世界。
2022年开始,全球消费电子消费疲软,相关业务持续低迷,公司开始步入“瘦身提质”阶段。据最新公告,闻泰将多家ODM相关业务公司股权及资产打包卖给了#立讯精密(002475),也这也是导致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4%的原因所在。
来源:公司公告(2025年10月13日)
剥离非核心资产后,闻泰开始全力冲刺半导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业务同比增速11%。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半导体产品
二、从“规模导向”,到“盈利导向”
如果说2016-2020年间,闻泰是规模导向,2020年之后则是盈利导向。因ODM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之前,闻泰的综合毛利率长期“稳定”在10%以下。
2020年之后,半导体业务的加入,才算真正激活了盈利这潭死水。半导体业务凭借技术壁垒和高景气赛道优势,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随着半导体业务占比的持续增长,拉动公司综合毛利率一路上行。2025年前三季度,闻泰的综合毛利率升为16.98%。
来源:同花顺iFinD-销售毛利率
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盈利业务,另一方面处理亏损历史业务,双举合力之下,2025年前三季度闻泰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九倍。
三、干预行为,难得逞
正所谓“树大招风”,更何况是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当下,闻泰被盯上也不足为奇。
2024年,美国将闻泰列入“实体清单”。此后进一步加码,规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也受出口管制,直接掐断了安世获取美国技术和设备的渠道。而荷兰半导体产业对美国技术依赖性较强,一些关键零部件大多来自美国。在一系列压力下,荷兰随即对安世动手。
虽有冲击,但恐难得逞。
首先,根据安世中国最新声明:目前,安世中国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产品库存,能够稳定和持续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或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短期内供应链安全可靠。
来源:安世中国致客户公告 (2025年11月2日)
其次,公开信息显示:安世约70%-80%的产能在中国,约40%-50%的市场在中国,只要供应链顺利打通(晶圆制造主要在国外,封装在国内),即使最终分道扬镳,无论是产能还是市场,国内完全可以托举。正所谓,打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强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