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有一种号称“工业味精”的高性能#新材料,凭借着耐高低温、耐腐蚀、绝缘性好等优异性能,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有机硅。
该板块的一些企业,比如#合盛硅业(603260)、#东岳硅材(300821)、#硅宝科技(300019)等都迎来了一波大涨。
合盛硅业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要知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及消费国,全球约70%的有机硅产能集中在我国。所以,国内有机硅行业发展情况如何,自然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那么,当前有机硅供需状况如何,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是否一飞冲天呢?今天笔者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产能逐步收紧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坦率的说,这些年受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其实有机硅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有机硅产品的价格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最近的有机硅DMC(有机硅中间体)报价只有10000元/吨,就可见一斑。
有机硅产品价格走势 (来源:上海有色网)
而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也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比如,据笔者了解,光伏 “反内卷” 背景下,头部#多晶硅 企业筹划组建联合体,拟出资约200亿-300亿元进行产能淘汰与负债清偿。由此一来,就有可能间接影响有机硅的产业链供需。
据专业机构统计,由于国内有机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今明两年行业大概率没有新增产能。毕竟,我国的有机硅DMC,从2021年开始疯狂扩张,从2020年的产能167.5万吨,增长到了2024年底的接近350万吨。这么看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也是能够理解。
前几年的产能扩张,到了如今,已经结束。
而从海外情况看,不少海外巨头们纷纷退出有机硅产能。比如行业龙头之一的陶氏,于2021年关停英国5.5万吨DMC装置,且计划于2026年起陆续关停英国剩余的14.5万吨DMC装置。
海外有机硅产能情况(来源:中国氟硅协会)
要知道,陶氏这14.5万吨的DMC产能,占全球产能的3%、海外产能的13.7%,关停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产业链竞争力不足。
所以,预计海外有机硅DMC总产能为80万吨/年,相较于2023年的突破100万吨,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二、业绩下滑,且行且珍惜
如果我们把有机硅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其上游主要是金属硅,中游为单体及中间体,下游包括硅橡胶、硅油、树脂等深加工产品。
有机硅产业链(来源:上海有色网)
从竞争格局上看,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国内有机硅的竞争格局还是比较稳定的,CR3已经到了46%,CR5更是突破了60%。
而由于有机硅的价格处于低位,今年企业们的业绩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惨淡的。比如行业龙头之一的合盛硅业,今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566.75万元,同比下降84.12%,前三季度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毕竟,目前我国有机硅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不到70%。
无独有偶,最近股价大涨的东岳硅材的业绩也没有好到哪里。东岳硅材属于国内有机硅行业第一梯队,拥有年产6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有机硅产能占比达12%,居国内第二,仅次于合盛硅业的27%。
但尽管具有产能优势,但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27亿元,同比下降24.76%,归母净利润285.67万元,同比下降96.78%,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就在今年7月份,公司突发火灾事故,预计对今年的经营业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站在整个行业来看问题,在当前有机硅DMC价格下,其价格已击穿不少企业的成本线,所以当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亏损,也不用太过惊讶。
三、需求中找机会
虽然有机硅未来两年供给基本没有增量,但如果行业要迎来黎明,还是得从需求端找机会。
据笔者理解,除了传统领域外,有机硅在新应用领域渗透率持续提高。2019-2024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从 106.2 万吨提升至 18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就超过了10%,而且这个增速有望继续维持。
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硅胶和硅胶密封剂可以可靠地保护此类车辆所需的传感器和电子元件。在光伏领域,最主要的应用产品是光伏组件粘接密封胶和接线盒灌封胶,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有机硅在建设领域应用量的下滑。
而且,从出口情况来看,以去年为例,国内聚硅氧烷出口量高达54.56万吨,同比增加了34%,就可见海外需求的旺盛。毕竟,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与人均 GDP水平基本呈正比关系,亚非拉等新兴国家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因此,在供需的利好事件下,据专业机构分析,我国有机硅DMC行业开工率将逐步提升至2026年的83%,叠加“反内卷”或催化成本端支撑强劲,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