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股市是我们上一期讲述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经的亲密搭档——杰姆•罗杰斯。他是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世界三大投资大师之一。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罗杰斯与索罗斯这对亲密战友究竟是如何分道扬镳的。
无疑,罗杰斯与索罗斯是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永不陨落的神话。两人联手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将“量子基金”的“印钞功力”发挥到了极致。罗杰斯告诉笔者,“量子基金”的投资组合10年间增长了4200%,剔除所有费用后,投资者在“量子基金”获得的投资收益为3365%。
然而,两人却最终分道扬镳。对于当年与索罗斯散伙的真正原因,罗杰斯在过去的29年里一直三缄其口,保持沉默,即便他的前合伙人在多种场合和著作中屡屡影射他的种种不是,他同样以缄默应对。
两人的友谊,在1977年10月开始埋下地雷,1978年开始出现裂缝,到1980年6月彻底分手,在这1000天时间里两人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
如今,是时候揭开谜底了!是时候让尘封了29年的这份绝密档案重现在人们面前,让后人真切地感知这对黄金搭档之间的恩怨纠葛,也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到金融大鳄人生历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双雄起风云
两人的联手,实属偶然中的必然。1970年冬天,罗杰斯在职业生涯的不断变更中确认:他的未来惟有做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才是通途。刚刚离开华尔街短线交易大王罗伊·纽伯格的他决定再去找索罗斯谈谈,尽管那年春天他曾拒绝了后者的工作邀约。时任欧洲老牌投资银行阿尔霍德·布雷奇罗德合伙人公司旗下“双鹰基金”基金经理的索罗斯,最初为罗杰斯拒绝自己而忿忿不平,但两人很快在对市场的讨论中冰释前嫌。当索罗斯再度向罗杰斯发出邀约时,这一次罗杰斯爽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索罗斯很快对罗杰斯的勤奋与分析能力刮目相看。还有什么比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小伙子的干劲更令人兴奋呢?提起当年的罗杰斯,索罗斯回忆说:“他一个人干了六个人的活!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力充沛的家伙!”
1972年1月29日,《经济学人》杂志公布了对76家离岸基金和海外基金上一年度表现的调查结果:索罗斯与罗杰斯管理的“双鹰基金”排名第15位,在短短两年内累计上涨了83%。《经济学人》评价,…双鹰基金’无疑是过去两年离岸对冲基金业的王者”。在市场愁云惨淡的1973年,因为佣金制度可能发生变更。索罗斯和罗杰斯决定另起炉灶,成立一家离岸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索罗斯在管理公司里占有八成股份,是高级合伙人:罗杰斯在管理公司拥有20%的股份,为初级合伙人。两人有明确分工。索罗斯负责基金的交易,罗杰斯力主投资分析,他告诉索罗斯自己对股票的分析结果,并随时向其建议买卖股票。
1973年9月1日,公司在纽约曼哈顿宽街20号的哥伦布转盘广场10层悄然开张。索罗斯是新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罗杰斯身兼三职。他既是初级合伙人,又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公司没有招聘分析师,他自己直接将这活儿给包了。
1975年,经历了前两年大幅暴跌后的市场出现反弹,“索罗斯基金”表现卓越,继续大赚。在华尔街,以索罗斯和罗杰斯操盘的“索罗斯基金”正成为业界追捧的明星。当年5月28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以《海外投资基金逆势,避华尔街潮头,苦日子迎丰年》为题,大篇幅报道了索罗斯与罗杰斯这对金牌搭档掌舵的“索罗斯基金”所向无敌的骄人业绩。文中这样介绍这对在华尔街独领风骚的拍档:44岁的匈牙利移民索罗斯和他32岁的合伙人吉姆·罗杰斯目前管理着2000万美元的海外投资基金。数年来,这对明星组合向世人展示了其娴熟的买股技巧。在众多的共同基金、商业银行的信托部门和其他期待卖空机会的机构当中,他们傲视群雄,对华尔街的投资研究或利用成熟经济模型选股的方式不以为然。
这篇分量十足的报道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大众投资者突然发现在华尔街一直有这样两个点石成金的投资圣手,而机构投资者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两人对市场的观点,一夜之间他们声名鹊起。
1973年9月,两人自立门户时,“索罗斯基金”仅有1200万美元,一年之后,基金资产即增至1500万美元。1975年,“索罗斯基金”增至2000万美元;1976年,“索罗斯基金”猛涨了61.9%;到1977年,道指下挫了13%,而“索罗斯基金”却逆市上涨了31.2%;1978年,“量子基金”大赚了55.1%;1979年,基金业绩飙升了59.1%,其资产扩容至1.78亿美元;截至1980年底,“量子基金”的规模已达3.81亿美元。在1980年罗杰斯离开那一年,“量子基金”跃升至两人合伙以来的巅峰状态。
从1969~1980年,这只骁勇善战的对冲基金所向披靡,其投资收益达到3365%。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仅上涨了47%。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对曾经亲密无间、所向披靡的“黄金搭档”从此一拍两散、各奔东西呢?究竟有怎样的恩怨纠葛。令“量子基金”的掌门人彼此间老死不相往来?究竟又有怎样的隐情让一对曾经创造了“华尔街传奇”的对冲基金宗师从此恩断义绝、视若仇人?
内部人事恩怨
原来,当这两位对冲基金双煞在华尔街声名鹊起时,“索罗斯基金”的规模也日益膨胀,仅靠原有五六位助手已经难以担负每天如此繁重的工作,公司急需更多人手。在创立公司之初,由于基金规模小,一两个秘书就可以搞掂,人员问题并不迫切。1978年,当“索罗斯基金”的规模达到1,03亿美元时,引进更多人才成了燃眉之急。
此外,随着索罗斯和罗杰斯两人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精英纷纷慕名而来。索罗斯并不擅长人员管理,最烦在这方面耗时间,他一开始就将人员招募和分析师培训的工作全部甩给了罗杰斯,但在最终决定人员去留的环节,他依然要亲自过问。
索罗斯和罗杰斯一致认为人选人员与华尔街的关系越少越好,最好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哪怕是新手都成!两人一致认为华尔街的看法基本都是些随大流的庸俗之见,“索罗斯基金”多年来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从不与华尔街的观点“同流合污”。他们需要能独立思考、有天分、不随波逐流的人和他们一起再创辉煌。
在选择何种人为“索罗斯基金”所用方面,两者有不同的口味。多年来在市场上攻防坚守的经验让罗杰斯,在招募员工时比较倾向于那些聪明、品质好、对华尔街知之甚少的分析师。尽管自己曾是耶鲁和牛津的学子,罗杰斯对于应聘人员的能力的看重更甚于对名校毕业生的看重。
同样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材生的索罗斯,却比较认同名校毕业生的“金钥匙效应”,在他看来,能够从名校混出来的人,其本身的能力就不会太差,接下来是如何培养和塑造的问题,所谓天分要比品质重要得多。他自己也坦承自己并不善于判断品格,更擅长判断股票。他对历史的判断远比对品格的判断要精明得多。
分歧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最初招募的几位分析师工作跟不上的状况一再出现。对此,索罗斯的解释是:
当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同时也是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之一。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选择投资管理行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70年与索罗斯一起创建了“量子基金”,“量子基金”连续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50%。1980年后,罗杰斯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罗杰斯足智多谋又冷静沉着,处变不惊又语出惊人,他善于发表言论,且观点独到,往往不合“主流”,却常常“不幸”言中。
号称“金融天才”,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的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索罗斯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索罗斯的投资策略是以“反射理论”和“大起大落理论”为基础,在市场转折处进出,利用“羊群效应”逆市主动操控市场进行市场投机,看重的是市场趋势。“罗杰斯似乎对我很迷恋,对他来说,我好像是一种父亲的角色。我们的合作是排他性的关系,任何人都不能插进来。”
在罗杰斯的记忆里,索罗斯招聘的这些分析师,他们推荐的股票总是让“索罗斯基金”的投资账户出现亏损。“尽管他认为他们不错,我早就预料到事情并非像他所想象的那样,结果证明他错了。其中有个叫丹尼尔一费弗的分析师,我记得他几乎总是出错。”
索罗斯从不认为自己挑的人有问题,他告诉《金融大鳄索罗斯传》的作者。罗杰斯会定期从没有华尔街经验的女性中寻找一些职员,罗杰斯似乎也喜欢主导培训,但当这些职员在“索罗斯基金”工作了几年,正要发挥生产力时,“他就把他们赶走了”。
在他自己的著作中,索罗斯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招了一些非常有天分的人,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经验,只是经验有限。而当他们开始学习,开始和吉姆讨论时,吉姆就不能忍受来自下属的批评。”索罗斯认为,吉姆非常尊重自己的批评。从未对索罗斯的任何批评感到不满。但如果是下属的批评就会让脾气反复无常的吉姆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当“这些人真正开始发挥生产力时,他会离奇地将他们摧毁。造成很紧张的工作环境。我们也失去了刚刚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才!”
索罗斯从未提及自己对待公司女下属的态度,他在不同场合都曾暗示罗杰斯喜欢培训毫无华尔街经验的女性。对于一个单身、富有、年轻有为,正是华尔街炙手可热的投资明星而言,即便罗杰斯身边有女朋友在,也完全可以想象依然会有众多对他艳羡好奇、希望能与他一结秦晋之好的女性向他靠拢。可是,正在婚姻围城里突围的索罗斯需要的是怎样的安慰呢?终于有一天,索罗斯玩得有些过火了。他与一名女职员外出风花雪月的事情迅速在公司里传开,办公室里士气低迷,气氛尴尬而沉闷。职员们大多无精打采,有些人窃窃私语,对此感到不满,没有谁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但这种怪异的工作方式确实让大部分人感觉很不爽。尤其在女职员们看来,老板与女下属的这种特殊“友谊”,更是令她们士气低落。难道非要依赖如此“潜规则”才能在办公室里“上位”吗?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罗杰斯招募的这些女职员后来纷纷离开了“索罗斯基金”。据罗杰斯回忆,其中至少有三位仍在这一行当干。“我知道有一个和他有关系的女职员后来自己开了家公司,也许是他帮她开的吧!”
另一些被索罗斯称为“非常有天分的人”,却在罗杰斯离开“索罗斯基金”后,被索罗斯无情地炒掉。“我离开那里后,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继续跟着他干下去。尽管当时我已离开,他还是把他们开掉了。我所知道的是,他雇的人中有一个目前尚在狱中。”29年后,罗杰斯首度开腔,告诉笔者当年不为人知的秘密。
“量子基金”利用大量杠杆操作带来惊人利润的同时,也令两位基金管理人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掐指算来,从最初的“双鹰基金”到这时的“量子基金”已走过10个年头,罗杰斯闯荡华尔街已有12年。在这12年里,他不曾休过一天假,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谈过数个女友,结局都是“无花果”。每天繁重无休止的工作渐渐让罗杰斯有了隐退之意,他发现他的财富与他的体重成正比。每天除了外出参加会议外,成天坐在办公室里,让他的脂肪经年累月地堆积,现在看上去像一只胖胖的企鹅。尽管没人在意他的胖瘦,他的女友也不在意,但他内心里可不想有这身肥肉。
他想要过不同的生活。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他去了牛津,也去欧洲各地游历了一番,这种看世界的渴望更强烈了。这么多年参加宝马摩托车俱乐部的活动,每次开车外出兜风时,他就有一种渴望大自然、渴望自由的冲动。
SEC指控风波
1979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纽约的美国联邦地方法院起诉了索罗斯。SEC指控索罗斯涉嫌操纵股价,可能使琼斯公司损失750万美元。
对于SEC的指控,索罗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并签署了《同意判决书》,因此这个案子很快就结了。索罗斯对此的解释是:与SEC打官司会花去他大笔银两和时间,他没工夫在这上面耗时间和精力。
事实真的如索罗斯所宣称的那样“不愿费神打官司”吗?一直以来。索罗斯是被公认的华尔街少有的没有“原罪”、靠正当交易光明正大赚钱的金融投资者。随着这宗官司的浮现,一个弥天大谎不期然地与罗杰斯遭遇,他不得不在道德与情感的惊骇中,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迎接随后招致的多个惊天变故!
就在索罗斯被SEC起诉的当口,罗杰斯力主索罗斯一定要和SEC打官司,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每个人都清楚,如果索罗斯最终签下《同意判决书》,将使“量子基金”蒙羞,两人多年来经营的对冲基金传奇很可能受此影响,被人认为是利用不正当手段才有此辉煌战果。这对于视身家清白为生命。尤其不喜欢走类似靠打听内幕消息等偏门赚钱的罗杰斯而言,莫过于人格侮辱!
这是1980年春天一个并不平静的日子,索罗斯准备去美国联邦地方法院出庭,等待最后的判决结果。临走前,罗杰斯问他,“乔治,万一结果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是认同他们的判决还是和SEC打官司?”
“吉姆,我准备签《同意判决书》。”索罗斯告诉罗杰斯。
“什么,你要签《同意判决书》,为什么?乔治,你应该上诉,和他们打官司!”罗杰斯惊奇地反问索罗斯,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罗杰斯没有想到,索罗斯随后的回答更令他惊骇不已,“我准备签《同意判决书》。对不起,吉姆,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事实上我确实这么干了!”
“什么,你说什么?”刹那间,罗杰斯惊得僵在了那里。
“对不起,吉姆!之前我没有告诉你。”索罗斯向罗杰斯道歉。
“你疯了?!乔治!你都干了些什么?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你说的。天哪!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我可不想卷进这种事情里,我的名誉可比100万美元值钱得多!”被惊得目瞪口呆的罗杰斯一时之间难以相信,站在面前的这个人竟然是和他一起作战多年的老友索罗斯。
但索罗斯的回应彻底将罗杰斯打入冰窖。“他的回答再次让我感到震惊,他说‘我的(声誉)可一文不值(Mine is not)。”’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罗杰斯依然难以平静。
他一直不知道索罗斯竟然在1977年10月干了这件本不需要干的事情!他们完全有能力不靠这种方式赚钱!这位他一直深深信赖的合作伙伴直到东窗事发才将事情和盘托出,而这一刻,真相的残酷让他出离愤怒!他不知道在过去的岁月里,是否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位他如此信赖的搭档还会有多少事情瞒着他,直到某一天他成为那个最后才知道真相的人呢?他也不知道将来他是否还要遭遇类似的诚信危机。他没有答案,也无法想象!只觉一股寒气直袭背心,让他倍感透心凉!
对他而言,唯有离开这一是非之地,才能避免将自己无端地卷入这些不清不白的纷争中。
接下来的日子,事态发展似乎完全失去了控制,一件件有关索罗斯涉嫌不端交易行为的消息接踵而来。许多独立的负面消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爆发,各种矛盾主体的合力围剿,将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黄金搭档送上了彼此对立决裂的竞技场。
“顾问费”疑云
1980年4月,罗杰斯突然从公司开出的工资单上发现了一笔“顾问费”,他问索罗斯此笔费用的出处:“乔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笔‘顾问费’?公司并没有请过顾问啊?”索罗斯对此的解释是,一家被收购的石油公司的人愿意为他提供更多的购并信息,因此需要向对方支付一笔不菲的“顾问费”。
罗杰斯突然想起,此前确实有人曾建议他们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而他们当时确实是在市场上买入了这家石油公司的股票,难道这里面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隐情吗?
答案很快浮出水面,就在他要离开“量子基金”时,正好逮住了这哥们。原来,当时“量子基金”从市场上买人的那家石油公司股票正是从这哥们手中脱手的。事情真相大白,“索罗斯对违背公司操作规程的事情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只是因为此人为公司提供了石油公司的信息。”多年之后,罗杰斯首开金口,告诉笔者当年的隐情。所有这一切让他极为反感的不端交易行为,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离开“量子基金”。
他不能再待下去了,他要开始一种新的人生。
在罗杰斯思量准备离开“量子基金”的1980年5月,更令他心惊胆战的事情发生了。他听说了索罗斯在伦敦花大价钱找了一家公司,利用虚假账户帮他申购英国公债的事情。这是英国政府发行的公债,因此对每一个申购账户都有极为严苛的限制。他不知道索罗斯为何要这样做,在他看来根本就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突然之间,他已经开始做这些我们从未做过或者根本没必要做的事情,那时我知道我不能再待下去了。”他告诉笔者。
他不能再等了,最后摊牌的时刻终于来临。那天晚上,他与索罗斯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乔治,我跟你说过只多待一年,现在我不想再待下去了,我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你看什么时候能清算一下我在公司的股份?”他向索罗斯辞行。
“吉姆,怎么回事?我们不是合作得很愉快吗?为什么突然要走呢?”对于罗杰斯的突然肓走,一开始索罗斯有些惊讶。看着罗杰斯的眼神,他好像猜到了点什么。
“乔治。我说过我不想卷入那些事情里。我想休息一下,重新考虑下一步的人生该怎么走。”罗杰斯告诉这位曾经的搭档。
“吉姆。你怎么能说走就走呢?你走了,我们的投资组合怎么办?大部分组合都是你的主意,没有你在,我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这些组合。不,你不能就这么走了!你不能这样中途撂挑子!”索罗斯极力挽留,言语中忍不住有些恼怒。
“乔治,不管你怎么说,我真的不想再待下去了。我已经决定了,要开始另一种生活!我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一成不变。”罗杰斯固执地说。
“吉姆,你不能走!你走了,难道要我一个人面对这个局面吗?我应付不过来!你不能就这么走了,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走!如果你真这么走了,你休想从我手里拿到一分钱!”
眼看着罗杰斯去意已决,这位有着浓郁救世情怀的“上帝”大为光火——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如此执拗地置他的建议于不顾,完全不理会他命令式的说服与劝阻。
义断情绝
但“救世主”的恼羞成怒已无法阻止罗杰斯匆匆离去的脚步了。
第二天,他没有再去哥伦布转盘广场10层的办公室上班,从这一天开始,他永远离开了“量子基金”。几天之后。当他打电话给索罗斯准备去办公室清理自己的东西时,却被对方告知,索罗斯已没收了他所有的文件,“你别想再到‘量子基金’的办公室来,这门可不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索罗斯强硬地拒绝兑现他辛苦多年的合伙人股份以及“量子基金”多年的利润提成!昔日无话不谈的合作伙伴瞬间成为势不两立的“仇人”,这样的惊天逆转惟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电话中,还没有等他质问对方,索罗斯就冷冷地挂断了电话。愤怒立刻席卷他的全身,他的那些辛苦多年积攒的文件和资料顷刻间就被索罗斯给没收了?他要这些文件干什么?他有什么权力擅自查封他的文件?这简直是土匪抢劫!人怎么可以突然变得这么无耻!
于是,在与索罗斯大吵一顿后,罗杰斯离开了“量子基金”。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索罗斯种种难以想象的态度再次令罗杰斯感到失望。直到两年后,他才拿回了当初被索罗斯无端扣押的个人资料。
1980年5月底,在律师的力争下,罗杰斯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量子基金”的所有股份:5月的最后一天,他清空了所有“量子基金”的股份。这一天,戴着淡灰色玻璃框宽边眼镜,穿着条纹衬衫的罗杰斯,在黑色休闲西服的映衬下,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在支票上背书他已经收到了清空“量子基金”所有股份的钱。
6月初,他将这些钱存入银行户头。这一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从他悉数卖掉“量子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份。拿到自己应得的大把美金那一刻起。他已经在精神上和资产上彻底与“量子基金”做了一个了断。那些曾经有过的光辉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另一段多彩的篇章。
来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