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式创业”本身是个伪命题。创业,也就是创立自己的企业本身是不分地域的。但谁让天朝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什么事一旦在这个数量级上复制+无规则无秩序就注定是场杯具。
其次,我们聊聊有关商业模式的话题。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所以不同地域的资源匹配不一,因此单纯的倒买倒卖就是一门生意。或者说,大多数我们提到的经商在过去,就是卖东西。小到头绳,大到资源、地产,基本就是转手就有利润。所以才有了批发、零售的概念。所有在流通领域赚钱的盈利模式,我们称其参与者为——倒爷。
我曾经在儿时无数个夜晚思考着,为什么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家这么少?除了四大发明,比起西方我们只有工匠的技术得以流传,真正的发明少之又少。现在有点琢磨明白了,因为自古在中国发财,只要复制胡雪岩的模式——官商勾结即可,根本不需要琢磨什么发明创造。因为漫长的封建社会,告诉我们当官才能发财,而经商次之,只要抱住利益集团,等着领“赏赐”即可(瞬间想起最近某房地产公司高管说成功的秘诀是不行贿,我和小伙伴们都笑了)。
有人和我说马云是有罪的,因为他的淘宝帝国抢了很多人赖以生存的饭碗。呵呵,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进步,很多行业都会消失,比如码头的搬运工,比如纤夫,再比如马车车夫。与其说是行业消失,倒不如说是一种盈利模式彻底的死去,夹杂着淡淡的忧桑。在历史的进程中,领袖和精英固然是重要的(因为要扛大旗),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那就是马克思大爷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问:菠菜,你说这些,是指的那些实物产品的分销商都被互联网取代了吗?
答:当然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那些私下搞的“项目对接”,买卖金融理财产品都将迎来一个减法时代,也就是精简销售团队,以及分销渠道,甚至可以实现产品的设计与用户直接对接,不需要分销商。靠“人海”建团队的庞大销售体系,即将走向终结。
如果你身边有做销售的小伙伴,他每天一定会用什么创业励志文或是鸡汤来刷朋友圈(顺便夹杂着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产品介绍),这些根本就不是创业,也不在我本文所探讨的盈利模式范围内。而且真正的创业者,从不张口闭口说“创业”神马的,而是把自己的每一天安排的满满的,很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但这种清晰的目标感和勤奋就一定能成功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的生意是靠着“关系”而获得资源,而本身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也就是不能靠市场用“钱”来为你投票,也是死路一条。那么那些在流通领域,靠同质化产品的价格优势的,会越干越累,因为维护渠道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价格优势逐渐降低。
所以,菠菜以上都是中国式创业的反例。当然,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比如有专利产品,或是开发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我欣赏的企业老板大多是技术出身。如果一个人是混关系出来的,一上来就让你帮他刷流量,让投资人投钱帮他跑马圈地,我坚决不看好,不管他怎么讲故事。
文章不能写的太长,扯这些和股票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行业分析的开始,你是否能把自己放在一个PE、VC的角度看待你所选的上市公司。如果你是真心不看好,仅仅是因为提前知道了某个并购重组的公告,那么这种注定是个短线了。如果你打算找什么价值投资,他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盈利模式牛逼。什么图形、财务报表是其次的。还有最好去哪个公司转转(如果有条件的话),投资最终还是投人,如果老板和其团队都不咋地,就算了吧。
最近一两年,身边创业的不少,基本都清一色的喊着上新三板。第一,是因为不考核业绩;第二,就是想着实在哪天干不好,就把公司的“壳”卖了。呵呵,都7000家了,你们当是卖拖鞋呀?!用不了几年,这些公司都会在自由市场遭到唾弃。人生苦短,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无效和低效的事情上,所以,选择大于努力。
近尾声了,前面给不少人泼了冷水,都怪我天赋异禀,长了一张贱嘴。今天如昨天文章所说,低开了,但走的比较强势,我也加了一成仓,到接近半仓。但无量上涨,总是让人心里没底,因为很明显是跨界定增辟谣导致的补涨。目前,还没有增量资金,下个月15日就到了MSCI出结果的时候了,看来要炒一轮预期小行情。短线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重仓位参与,但热点有技术的可以做一些。明天如果上午冲的太快,很可能有大资金短线套现,大家小心空方动作。今天涨停板比较多,大家关注创业板。
PS:我今天可没说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坏话。不过真心觉得创业是个小众的事,你们说呢?下图是菠菜在百度上搜“创业”的结果……所以,今天就到这里,让我去吐一会。
星空财富原创文章,每日首发在微信公众账号(xingkongcaifu1),次日早晨转发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