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文章故意没有提到6月13日是股灾一周年纪念日,就是不想勾起大家对于解套这个问题的讨论。行情不好的时候,对于烦躁者更为不利。因为他们技术水平不高,但在牛市的时候也能凭借着学到的一知半解小赚一笔,于是就相信了自己适应了这个市场。如果你只知道过去的玩法,以及一两套玩法,你注定是比什么都不知道趴下装死几年的散户,亏的更多。因为这种类型的小伙伴一般都是非常自信,当自信被不断证伪的时候,便成了一种自我否定,然后就是烦躁与咆哮,最后导致一错再错。不想提股灾就是不想勾起这部分亲的痛苦回忆,怕大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对自己更为不利的操作决策。
如果没有加入,反而是利空出尽,市场反而不会太差。因为决定我A的不是MSCI这个事,而是整体的内部外部环境。我再次提醒大家,台湾从提出加入MSCI到真正加入,历时10年才完成的,而反观A股,考试前临阵抱佛脚的改了各种之前股灾时的限制(期指和停牌制度),但A股更为底层的一些制度没有改。市场已经把最好的打算调整为5%纳入,你觉得即使实现了,又有什么实质意义?
本人郑重说明:别再拿索罗斯来和我说事,他已经成了全球网红,成名之战是做空港股,然后他每年对我国的各种唱空,以及对全球的各种预测基本准确率极低。对于以前他是神,现在他只是为自己的每次操作拉粉丝接盘。
一直在吹MSCI的是中国媒体的这些财经记者,券商写过一些报告,都是比较中肯的分析利弊和可能性。而中国财经记者们就是一个给消息“加杠杆”的推手,总是要利用大众的爱国热情,而没有给其应有的理性引导。我一般不想也民生问题,因为大家都不理性,我写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大众要的并不是对的信息,而是爱听的信息。对于最近的各种新闻,我的看法是,天下本无大事,要对国家有信心,不要让舆论绑架了理智。
现在静下心找的标的应该是在调整过程中的强势票,而不是前期涨的高,现在回调的。所谓强势,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主力没有大量出货,在大跌中跌幅有限,盘中有明显的支撑力量,行业及其企业本身成长逻辑清晰,最近有利好推动。以上条件需要全部具备才可以称之为强势股。
最近,我经常想起一个人,就是管理大师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他的研究结论(决策理论)就是人类的决策系统既不是完全的感性,也不是完全的理性(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完全理性条件下做出的结论是最优的,而有限理性下人类实际做出的结论是令自己最满意的。用这个理论来看待股市操作,人们无法真正在决策的时候做到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你收集不到最全面的信息。所以,你做出的交易判断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的让自己满意的。但问题又来了,很多小散根本就不去收集信息,而是单纯的在各个股吧里看推荐,这样连令自己满意的决策都很难做出。
好了,今天说的是交易心理层面的事,顺便说一下,这个世界上很多行业是需要天分的。比如做交易,绝大多数盘手都是每天交易保证总体的盈亏平衡,而只有极少数的精英能够在很多行情启动前具有超人的预见性,这是一种天赋。今天说的这个西蒙,从小就是富二代,小混混泡妞打架,突然有一天打算好好学习了,就上面的那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陆续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以及心理学的最高荣誉美国心理学会奖。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