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文章里写了可燃冰,看来有不少小伙伴都比较关系这个新的热点的持续性,那么菠菜继续问了一些专家,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赞美或质疑的文章,下面就我本人了解的一些情况具体说几点:
可燃冰本质上是天然气能源,也就是甲烷和水的结晶物。在清洁能源领域,目前全球公认的终结目标是氢能源,也就是通过电解水(毕竟水资源是广泛存在的而且还可以循环利用)获得氢气能源。现在前沿的燃料电池也是氢燃料电池为主流,但核心问题是目前催化剂的成本太高,还没能得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因此,天然气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可燃冰和石油、煤类似都是一万年前的动植物腐烂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和化石能源类似,分布不均匀有地理局限性。别说和氢能源比,比起可控核聚变(在研究的核聚变发电,不过目前还是实验室阶段),还是略逊色(顺便说一下,德国看到日本核泄漏,已经开始逐步淘汰核电站);
这次开采是“试开采”,并不是量产,仅是可燃冰开采众多实验之一。可燃冰存在两个条件,一个是要足够冷(0-10度),一个是要足够的压力(20个大气压以上)。所以,保证可燃冰开采的温度和压力(很多文章都没有提到输送的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温度很可能会再次在管道形成可燃冰——冰堵,另外还有杂质,出沙),不让甲烷气体从管道四周溢出才是技术突破的核心(气体渗漏)。既然是试开采,海床还不会有大问题,如果量产的话海床会不会垮塌,宝宝们平时看的美国灾难大片真的要有现实版了。目前对于大规模开采,全球都没有更好的控温控压方法(本次采取的降压法,日本也用过,我们是技术的改良),所以还没有国家大规模开采,因为经济上不划算;
下面算一笔经济账(某群里一位群友计算的),海中采掘可燃冰每立方米的成本约2000美元,根据1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160立方米天然气换算,生产出每立方米天然气约需12美元。从海关数据上看,今年第一季LNG(天然气)进口均价约为1.67元-2.05元每立方米(一口井12万方产气,工业化没指望了,1.2亿还差不多)……我觉得这个计算还是有很大的水分,因为他们没计算那艘名为蓝鲸一号的船的成本;
那艘船(37层)不过是一艘普通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常规技术和装备(我周四文章已经明确说了)。我再说细节一点这艘船是中集来福士船厂造的,但沿用的是中集和新加坡Frigstad集团合资子公司的技术(后来由于油价原因新加坡公司撤资了,算是中集的全资子公司了),当时造了好几艘船,将其中一艘改名为了蓝鲸一号。传说中这艘神船配置的高效的液压双钻塔来自美国的NOV公司,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则来自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其他核心部件大部分来自歪果公司,当然主体的钢铁我相信是国产的。重点是这艘船当时并不是为了开采可燃冰而设计的(路边社传说是宇宙行做的融资租赁)。而且这个平台的人员配置也是临时组建的。另外专业人士告诉菠菜,有一种碳捕获技术(人工调节CO2浓度的技术)在研究中,可以控制甲烷外泄造成的海水酸化,但为什么不等这个技术成熟再开采?;
上述4条都可以不用看,核心在为什么这么急切的做这次“试开采”?选择在一带一路大会结束的时候爆出来,对于Nan海诸国释放信号,天朝一处在全球领先水平的不是技术而是政治。在17、18日我们和东盟国家签署《Nan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然后爆出了可燃冰的新闻,这绝不是巧合。选择让地质勘探部门开做而不是直接交给中海油,就是要明确是试验。另外,研究小组需要经费,油气改革需要社会广泛关注度,相关企业基本是央企亲儿子,需要股价抬升。
最后,这确实是突破,但客观的说是中国在泥质粉砂岩层做试采是全球首次。我们一直期待能源独立,化石能源也就最多续命50年,所以人类一切的矛盾都是因为钱,而钱的背后是资源。可燃冰即使是过渡能源,也是需要的。别说是2030年商业化,2040年也可以,只要在石油枯竭前就是贡献。然而,我担心的是步子迈得太大会不会扯到蛋?
至于100升可燃冰可以让汽车跑5万公里,就特么和去年石墨烯快充一块电池计算整个电池板同一个套路。1L可燃冰释放出来的天然气为160L,还没有车用压缩天然气存储密度高(1L车用天然气可以释放出200L天然气)。
那么怎么解释相关股票的股价?
本来一季度油价一直在回调,而且几大公司的季报都不太美观,现在油价回暖油服类公司本来就有反弹的需要,另外一直说的油气改革(国务院印发油气改革指导意见),再加上媒体对于可燃冰的炒作,涨起来也就能理解了。熊市中,这个泡沫能吹多大,是个问题。去年的石墨烯我已经很佩服我A了,今天的可燃冰大家拭目以待。很多小伙伴问菠菜和雄胺比是不是类似?雄胺是可以有政策逐步推进的,马上有具体的企业名单,而可燃冰的技术水平不是一两年能突破的,这个过程很漫长。
可燃冰相关受益个股(我都没有哈):
海上钻井平台、测井服务:中海油服、海油工程;
前期妖股:潜能恒信;
蓝鲸一号制造商:中集集团
完井服务和生产、储运环节:杰瑞股份、厚普股份、恒泰艾普(有限售解禁,而且前期也涨了不少)、惠博普、富瑞特装。
对于下周,基本看震荡。周末那个禁止通道业务的文件,对于证券市场其实影响有限。之前委外已经清了一批,对于证券、基金类公司,这部分赚不了什么钱,只是从银行的表内挪到看证券公司。还是看规模和速度了。但提醒大家的是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收紧银根,因为信贷增速降下来,无风险利率上升,利空股市。下周可以做点国债逆回购了。如果下周有指数继续下探到3000的时候,记得买买买。
PS:今天写长了,就不加其他内容了,明天继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号"星空财富"
(ID:xingkongcaifu1)